“农艺”传薪助振兴 “焕新”聚力换新颜——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三下乡“乡村焕新”实践团赴平原哨村社会实践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 2025-07-23 11:24

近日,“乡村焕新”实践团师生一行整装出发,奔赴平原哨村,正式拉开为期9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序幕。

本次实践以“庭院焕颜·服务助农”为核心主题,聚焦庭院改造升级、惠农政策宣讲、精准助农技术服务、废弃物再生美化环境4大工作模块,旨在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乡村焕新实践团与参与活动的儿童合影

政策“惠”农家

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乡村焕新”实践团召集村民围坐在院子里,以拉家常的方式开展专场惠农政策宣讲会。团队成员张诗语化身“政策翻译官”,用当地方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产业扶持、医疗保障等惠农政策,真正让好政策从“纸上”落到村民“心上”,为增收致富注入政策动能。

实践团成员向村民开展政策宣讲

巧手“盆”新景

2025年7月10日,“乡村焕新”实践团将技术服务送到农家门口!团队成员陈绍兴(园林专业)现场演示组合盆栽技巧,并手把手指导58名村民实操,现场完成组合盆栽作品20余件,村民姚喜琴看着做完的组合盆栽笑着说:“跟着实践团的同学们学做了微景观作品,作品真好看,心里美滋滋的!”

实践团成员进行组合盆栽种植技巧讲解

平原哨村村民姚喜琴展示微景观作品

童心“绘”乡韵

实践团组织“废物改造儿童手绘”与“童绘乡村手抄报”活动,孩童们用画笔和颜料在收集来的旧瓦片、木板、废纸上描绘美丽乡村和缤纷梦想。活动融入“变废为宝”的环保教育,现场创作出充满童趣的作品60余件为乡村注入活力,废旧物品焕发新生,艺术种子在乡土间悄然播撒。

实践团成员与孩童一起绘制木板、瓦片画

实践团成员开展“童绘乡村手抄报”活动

平原哨村孩童正在绘制手抄报

孩子们展示手绘作品

庭院“焕”新颜

通过对平原哨村民生情况、村庄风貌、庭院需求的调研结果,“乡村焕新”实践团结合平原哨村屯兵文化,计划利用村民家中废物,设计出以本地文化特色为主题的庭院改造方案,为庭院增添色彩。团队成员撸起袖子,拿起工具,化身“环境美化师”,开展了扎实高效的庭院场地深度清理行动!以专业知识为“砖”,以滴滴汗水为“瓦”,一步一景的将原本荒废的农家后院变成独具特色的休憩庭院。

庭院改造前团队成员测量场地尺寸

天然杉木作为休息木凳,废弃的碎石美化环境,将闲置的踏青石铺成道路,用青石围绕成石灶,以原始、清新、淡雅的风格来点缀这个庭院。从图纸到土地,从构想迈向现实,这不仅是劳动教育的生动课堂,更是将专业知识写在乡村大地上的具体行动。

团队成员绘制庭院设计手稿

庭院改造后“焕然一新”

实践团成员绘制作品

共建“耘”未来

“乡村焕新”实践团化身“园艺师”,为平原哨村的绿植进行修剪整理。剪掉杂乱的枝条,梳理多余的叶片、病叶枯枝,让每一株植物都能舒展生长,焕发出勃勃生机。用双手为公共空间增添一抹整洁与清新,让绿意成为最美的点缀。

“乡村焕新”实践团队成员帮助平原哨村修剪绿化区域

“乡村焕新”实践团队成员打扫修剪下来的枝条

夕阳余晖下,“乡村焕新”实践团与村民围坐一堂,聆听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的困惑。这份执着与坚持,正是我们践行“三下乡”精神的真实写照。

团队成员与村民合影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总服务人数覆盖近300人,完成各类作品80多件,并于7月12日与平原哨村村委会共同揭牌“乡村哨所文化共建基地”与“园林乡村实践教学基地”。这不仅是实践成果的落地,更是校地合作赋能乡村的新起点。未来,我们将依托两大基地,持续深耕,让文化在哨所生根,让绿意在乡村蔓延,为平原哨村的振兴画卷增添更亮丽的色彩!

“共建基地”授牌仪式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