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梵净山泉水叮咚!德旺“朋友圈”扩大

铜仁微报 | 2023-06-09 12:31

探寻共同致富密码

——德旺乡“1+10”抱团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梵净山西麓,杭瑞高速穿梭在大山河谷地带,305省道盘旋于苗王坡,形成江口县德旺乡连接对外交通两大“大动脉”。山间谷地,梵净山环线穿境而过,纵横交错的乡间道路形成畅通乡村的微循环。

德旺乡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南麓,苗王坡山脚,得益于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德旺乡近年来经济更加活起来。

走进德旺乡,一家占地面积60亩,总投资1.5亿元,年产饮用矿泉水18万吨的贵州梵山净水矿泉水公司映入眼帘。厂里,一条从潮水村引来的水管,不间断流出汩汩清泉,经过静置、消毒、溶氧、灌装、封盖、质检等多道工序后,“—400富思百”矿泉水便出厂完成。

5月28日,江口县德旺乡“—400富思百”矿泉水品牌发布仪式在铜仁碧江区举行,标志该乡主打的“—400富思百”矿泉水正式进驻铜仁主城区销售。

梵山净水,成就了这一片生态之美、康养之胜、产业之兴。

近年来,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德旺乡紧紧抓住生态资源馈赠,扭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种好 “摇钱树”、打好“生态牌”,大力发展水产业、贡米、茶叶、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寻找突破口,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

针对乡里村集体经济规模不大、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等情况,德旺乡以盘活现有资源、搭上“产业快车”方式,迅速做大村集体经济。

水产业是乡里最有名气、最能持续、最有前景的产业,自然而然被德旺乡党委、政府纳入整合资源的视野,成立涵盖各村的“集体公司”。

“集体公司的成立,不仅解决了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问题,还有效解决了各村‘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德旺乡清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森林高兴地说道。

杨森林口中的集体公司是由德旺乡10个村(社区)合作社集体入股注资成立的集体经济联合发展平台——贵州省梵净德旺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固定资产达300余万元。

公司的成立,改变了过去各村“单打独斗”闯市场的局面,形成产业“握指成拳”的放大效应,为村集体和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探索出新路径。

为了把好集体经济发展走向,德旺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公司化运营模式,建立完善公司管理制度、经营制度、财务制度、监督等相关制度,通过股份制合作、公司制管理、市场化经营,实现集体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同时,优选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德旺社区党总支书记任公司董事长,其余村党组织书记任董事会成员,共同参与公司运营管理,实现股权、经营与自身发展联股联责,确保村集体企业的保值增值和长期盈利。

“通过合伙办公司,切实把各村(社区)融入其中,拧成一股绳,实现共同发展、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这让我们底气更足、战斗力更强。”德旺社区党总支书记、贵州省梵净德旺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说,“抱团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合作共赢,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德旺乡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整合各村优势特色,探索形成1个集体公司统筹带动、10个村(社区)合作社入股联营的“1+10”抱团发展模式,一改过去各村发展只囿于各自“一亩三分地”的困局,实现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散到聚、从弱到强、从少到多”的转变,助力村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

打造拳头产品,从无名产业到多足鼎立

“你好,请帮我送一瓶富思百桶装水到……”近日,富思百天然矿泉水江口旗舰店负责人刘明权忙的不可开交,线上线下订单络绎不绝。

“以前,我们各村是各搞各的,一盘散沙,产业发展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也就没有多大起色。”德旺社区党总支书记、贵州省梵净德旺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杨志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泉头活水来。

2016年,该乡潮水村一处优质水源点被香港企业屈臣氏实业公司看中,后与梵净山资源资本有限公司在江口县注册的贵州梵山净水矿泉水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矿泉水生产线,并于2019年顺利建成投产。

“目前,我们生产车间是规划了4条生产线,前期上了3条生产线,其中第一条瓶装水生产线是每小时生产3.6万瓶,年产能可以达到1.2亿瓶;第二条生产线是我们的一个中桶生产线,4.5L到8L的这几种规格都可以的,年产能可以达到500万桶;第三条生产线就是今年初,刚刚投资上线的大桶水生产线,每年可以达到400万桶。根据后期,我们市场的开发推广,市场扩大,我们还可以继续增加生产线,满足后期市场的需求。”梵山净水矿泉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祖贵说道。

2022年,江口县德旺乡9村1社区采取抱团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成立了贵州省梵净德旺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的牵线撮合下,贵州省梵净德旺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梵山净水矿泉水有限公司牵手联姻,决定开发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随后,从深层岩隙中取水,利用深井泵全程无空气接触灌装生产,将埋藏地下400多米的富锶矿泉水加工成“-400富思百”的瓶装、桶装矿泉水产品应运而生。

“-400富思百”天然矿泉水是贵州省梵净德旺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主打品牌。5月14日开业以来,“-400富思百”销售额达23余万元。

贵州省梵净德旺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于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旅游公司,旗下还经营德旺本土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农特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营销推介,对农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形成品牌效应,打开销售渠道,实现了产业壮大、公司发展、集体增收的“三赢”目标。

目前,梵净德旺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除了成功打造“-400富思百”拳头产品外,还开发了“德高”“旺重”系列酒水、漆树村野花椒腊肉、茶寨贡米、高山茶叶、蓝莓酒蓝莓酱、蜂蜜、冷水鱼等绿色有机农特产品。截至目前,公司经营性收入达40余万元。

公司化运作、市场化经营,有效推动了德旺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集体变股东,实现了抱团谋“共富”的良好局面,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发展为民,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梵净德旺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预计,今年公司营业性收入能达到200万元左右,实现净利润20万元,其中分红将突破16万元,村均分配约1万元。

公司成立初衷就是集全镇资源,做大集体经济“蛋糕”,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公司按照分配与积累并重、服务与发展并行的原则,60%用于集体经济再投入,20%用于分红,剩下20%用于各村公益性事业,以此大力实施民生改善工程,有效提升村级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真正做到集体经济惠集体、发展成果群众享。

今年,该公司在江口县德旺乡交界村投资建设牛蛙养殖基地,修建500个牛蛙池,预计可解决10人至30人就业。目前,第一批6000万尾牛蛙苗已投入蛙池饲养。

“以前的村集体经济,没有掌握好市场发展规律,发展状态不好,基本没有盈利,处于保本。现在,10个村(社区)抱团成立一个公司,形成一个拳头产品,做大、做强、做精,盈利指日可待。”公司销售总监杨森林说道。

近年来,该乡多措并举发展产业,结合《江口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励措施“十条”(试行)》,按照不超过当年收益的20%作为做出贡献的在职村“两委”干部奖励资金,有效激发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动力和热情,制定《德旺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案》《德旺乡强村带弱村实施方案》,坚持“抱团发展”,聚焦做大“集体蛋糕”。

发展林下经济,发展国家储备林1700亩,发展林下养蜂养鸡、种植中药材、栽种金丝楠木等600亩,发展蓝莓、樱桃、蜂糖李等精品生态水果采摘体验园,有效带动生态经济循环发展。

发展生态旅游,打造露营基地、研学基地、户外拓展基地、农耕体验基地。开展“三八”节音乐会等精品活动,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水果采摘等业态。今年来,开展各类旅游活动10余次,接待各类游客1万余人。

发展绿色产品,依托辖区优质的山、水、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持续推动野花椒腊肉、茶寨贡米“德高”“旺重”系列酒水等特色绿色产业发展。创建绿色饮品矿泉水“-400富思百”。发展茶叶10000余亩、贡米1500余亩、精品水果800余亩、蔬菜1200余亩,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关键靠人,该乡着眼农村“田专家、土秀才”,建立乡土人才库,着力培养农村经纪人,组建一支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的本土农技专家,指导村民开展茶叶、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培训。今年来,各类农技“专家”已开展农技培训30余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我乡采取‘乡级牵头、村级参与、能人经营’的抱团发展模式,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以能人效应带动资源要素聚集。”德旺乡党委书记李黔南介绍道。

(铜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林 杨铜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