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吧 小马》|玄宗投龙简:对话千年前的心语心愿

《贵州教育》 | 2023-04-13 12:55

近日,在贵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节目《探索吧 小马》的前期录制中,栏目组来到了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贵州省博物馆探索镇馆之宝。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向栏目组推荐了具有千年历史的玄宗投龙简。

玄宗投龙简长35.9厘米、宽12厘米、厚0.8厘米。正面有五行文字为: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李隆基,本命乙酉,八月五日降诞。夙好道真,愿蒙神仙长生之法。谨依上清灵文,投刺紫盖仙洞。位忝君临,不莸朝拜。谨令道士孙智凉,賫信简以闻,惟金龙驿传。太岁戊寅六月戊戌朔廿七日甲子告文。背面文字内容为:内使朝散大夫行内侍省掖庭局令上柱国张奉国,本命甲午八月十八日生。道士涂处道。判官王越宾,壬寅八月七日。傔人秦延恩。

中国古代投简祈福的仪式源于先秦时期,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是道教史上的兴盛时期,也是道教从民间宗教跃升为国家宗教,并对唐代社会产生影响的重要时期。在唐代,国家行用的道教投龙仪式已经上升为国家祭祀大典。这不仅反映出唐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崇道风尚,也隐含着对封建帝王祈求不死登仙的强烈诉求。据现阶段的数据显示,从唐高宗李治到唐代宗李豫的一百三十年间,投龙仪式举行了三十余次。

而唐玄宗执政的天宝、开元年间更是唐代崇尚道教的高峰期。据李飞介绍,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七月,五十三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长安举行了一场盛大道教斋醮仪式,随后派出多支队伍往天下名山洞府投送龙简,企图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长生不老。

据史料记载一共有共五人参加了此次投龙仪式,其中道士二人、官吏二名、随从一名。主事之人是来自江西的高士供职于皇家道观肃明观的道士孙智凉(不同的文献亦作孙智良)。据《江西通志·道释志》记载,开元年间他被迎至京师时,已一百二十岁。此外,另一名道士涂处道,两名官吏,内使张奉国、判官王越宾,都是与玄宗同月而生的人。一行人自长安出发,风雨兼程,披星戴月,前往湖南衡山朱陵洞投放了这枚铜简,即玄宗投龙简。

玄宗投龙简来到贵州省博物馆之前也是历经了无数困难。李飞说道,清道光年间,玄宗投龙简在衡山被发现后,在1915年被南京古物保存所收藏。随着抗战爆发,南京古物保管所的文物随着故宫文物也一起南迁,这枚简也连同故宫文物一起收藏在位于安顺市的华严洞中。1944年由于独山战役的爆发,华严洞的故宫文物也随即北迁来到四川。但因为南京古物保存所被取缔,其原本的文物就移交给贵州省政府。1953年,这些文物就被移交给了刚刚成立的贵州省博物馆。

正如李飞所说,玄宗投龙简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见证了大唐盛世,见证了封建帝制的终结,见证了我们国家在孱弱的时候备受欺凌,也见证了我们祖国不断地繁荣富强。

最后李飞表示,作为博物馆馆长和一个文物工作者。我们要把我们手中的文物能够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背后的故事。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今晚播出的《探索吧 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