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旅知识趣味挑战大赛知识要点 | 人文贵州 -- 文物古迹篇(六)
人文风情独特的贵州,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
在贵州,远古人类遗迹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三线文化、山地文化与生态文化独树一帜。
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五百年前,王阳明贬谪贵州修文龙场驿,阳明心学由此诞生,这片土地被深深烙印上阳明文化的符号。还有诸如尹珍、李端棻、张之洞,特别是邓恩铭、王若飞等名人,为贵州文化注入了深刻的内涵。
作为非遗大省,贵州的非遗宝贝灿若繁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礼仪、体育和游艺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既定的非遗种类,在贵州均有相当规模的遗存。
千百年来,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里依山而居、傍水而栖、和睦相处,创造出了“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奇观。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侗族大歌,如清泉般闪光;黔西南布依族“八音坐唱”,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黔东南丹寨苗族锦鸡舞舞步轻盈、曼妙多姿;黔西南晴隆阿妹戚托舞被誉为“东方踢踏舞”。贵州还是“百节之乡”,闻名遐迩的苗族姊妹节,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这些精彩纷呈的人文景致,扩大了旅游观赏和体验的空间,彰显出贵州全域旅游的大千气象。
文物古迹篇:
文物古迹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文物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在旅游开发和文物古迹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安顺武庙
安顺武庙是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顺市区内城老大十字东北角,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原名寿亭侯祠,后改称关帝庙。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改建为武庙。在民国八年(1919年)因将关羽、岳飞合祀,又称关岳庙。但安顺人一直称其“安顺武庙”。
安顺武庙是一组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整体布局呈长方形,为石墙围护三进四合院式石木结构建筑群。武庙大殿内有36根整料石柱构成了主架,最高石柱达14米。
福泉城墙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福泉城墙,位于福泉市城厢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占地面积19000 平方米,被称为“贵州的八达岭”。整个城墙依山势而建,周长约4700米,高约6米,宽4余米,均为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城墙上设有东南西北四城门及小西门。
福泉城墙是贵州现存始建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现存墙体和门洞数量较多的明代城墙之一,是贵州省最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军事防御的绝妙之作。
地坪风雨桥
地坪风雨桥,位于黎平县地坪镇,俗称花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历史上曾多次修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坪风雨桥,长57.61米,宽5.2米,横跨南江河之上,桥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桥墩支撑木梁结构的桥身。整座桥结构巧妙,运用杠杆力学原理,大小柱、枋、檩、凳、栏杆,全部用杉木穿榫构成,不用一钉一铆。展示了侗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青龙洞古建筑群
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古镇城东中河山,由青龙洞、紫阳书院、中禅院、万寿宫、祝圣桥和香炉岩6部分共36座单体建筑组成,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绎道建筑文化于一身;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古建筑群既有园林韵味,又有寺院风格。
青龙洞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青龙洞古建筑群确定为“世界贴崖古建筑园林”。
石阡万寿宫
贵州是个移民省份,很多外地人迁入贵州时,也带来了他们故土的文化基因。石阡万寿官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修,是江西客商修建的一种公共建筑物。万寿宫又叫江西会馆或豫章会馆,始建年代早,规模较大,装修工艺较精,尤其是木雕戏台人物栩栩如生。
石阡万寿宫布局严谨、工程宏伟、构思奇特、设计精巧,名列省内同类建筑榜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