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一江清水 才能年年有“鱼”
乌江,这条宛如丝带般蜿蜒在黔山秀水之间的河流,不仅造就了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也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万物。其中,乌江豆腐鱼便凭借鲜嫩的口感和别具一格的烹饪技艺,成为播州的一张美食名片。
烹制乌江豆腐鱼,通常采用生长于乌江流域的大口鲶、长吻鲶、鲢鱼、草鱼等鱼类,得益于优质的乌江水,其鱼肉紧实鲜嫩,因此在乌江网箱养鱼也成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2018年以前,仅遵义市播州区网箱养殖规模就超1100亩。
但由于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过量投饵,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流域生态环境面临威胁。2018年,随着全省水流域网箱整治工作序幕的拉开,播州区决定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引导渔民转产上岸。网箱拆除了,渔民的生计问题如何解决?餐馆所需的乌江鱼又从哪儿供应? 我们在播州区乌江镇老君关村白家坝水产养殖基地找到了答案,该基地采用跑道内养鱼、外塘养水的内循环养殖模式,既保证了水体清洁,又能让鱼儿在跑道内随设备游动,鱼品质得到保证。
如今,该养殖基地引入的依然是乌江水,但养殖模式和排水方式跟过去已大所不同。为拓宽渔业发展空间,播州区还积极探索陆基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易位柜式循环水养殖、“稻+鱼”生态养殖等多种新型养殖方式,不仅保证了“乌江鱼”的正常供应,还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如何既要“鱼肥”,也要“水美”,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守好一江清水,渔业发展才能年年有“鱼”,发展成果才能年年有余。
完整内容请观看
贵州卫视5月26日21点40分
《“黔”进的力量》制作播出的
《守好一江清水》
本期节目编导:陈咏琳
本文采写亦要感谢提供支持的播州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