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花村者吕组

村史百科 | 2024-10-19 08:17

丙花村者吕组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甲良镇丙花村者吕组

1、地理位置:者吕布依古寨位于荔波县西北部,者吕组隶属于甲良镇丙花村,位于甲良镇驻地西北面,经度:东经107°44′41″,纬度:北纬25°31′40″,海拔:775米,距县城33公理,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者吕组位于丙花村中心地段,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方村河绕寨而过,是大七孔景区的上游支流。

2、行政管属:隶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甲良镇丙花村。

3、自然条件:

(1)气候: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8.8℃,最低气温-3.1℃,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年降雨量1350毫米左右。

(2)地貌地质:山体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处于喀斯特地貌,耸立的高山呈现着侵蚀的构造地貌,山高谷深,属喀斯特山石地貌地形。

(3)水文:境内有方村河一条,汇入漳江流入捞村打河。

(4)土壤:土壤属酸性沙土,处于地下暗河之上,所以井水资源较为丰富。土层分层为:沉积层、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岩石层。耕作土层的分布自上而下为:耕作层、犁底层、生土层、死土层。

(5)植被:森林植被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及针叶树(松树、沙树)为主,常绿灌木也是满山遍野都是。

(6)动物:牛、羊、猪、鸡、鸭、狗。

(7)主要灾害:火灾。

4、村落面积:村呈阶梯状分布,总面积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0亩,其中田974亩,土166亩。

5、布局:者吕组位于丙花村中心地段,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寨子依山傍水,蜿蜒曲折的方村河由北向南从寨脚穿过,是大小七孔景区的上游支流。丙花村地貌属于缓冲丹霞丘陵地形,地势比较险峻,很难找到一块比较平坦的地皮,也由于地形的因素,村内的房屋都依山自上而下地建房。

1、宗族:世代居住着布依族,全寨有莫、吴两姓。

2、分布:村民依山邻水,在山脚下修建干栏式建筑。

3、人口:413人。

4、户数:共有96户。

古村印象

恬静安详,布依古寨

者吕先祖是从广西地区迁徙而来,根据石碑文字记载,古寨始建明清时期,从甲良镇尧并村迁徙到者吕算起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最开始只有莫姓。莫姓始祖在者吕定居后,建造房屋、开垦荒地和稻田,勤劳俭朴,随着时间的发展,村落也在逐渐壮大,由最开始的几户发展到几十户,几百口人如今,这个寨子已发展到90多户400多人。因为者吕当地的石头很多,无论是修建田坎、公路、房屋,都用石头,所以者吕又叫石磊古寨。到西南地区解放时,在1950年,上级政府登记寨名时才叫者吕寨。

触见历史

口述史

莫玉祥,现年74岁,1944年5月18日出生,于1965年结婚成家立业,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村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同时在村里当会计有10年的时间。

口述内容:石磊古寨(者吕组)建立至今大概有350多年了。从村内现存最久远的墓碑来看,也有280多年的历史,墓碑所载的祖先在往上追溯,没有发现更早的墓碑,也许是最开始的都没有正规安葬过,所以具体的时间我也说不清楚。我于1944年出生,当时才35户,到现今有110户。以前都是靠养鸡养牛、种菜种地,到一九七几年发展养殖。

从我懂事开始,听老人说古寨结婚用抬轿,也用抬杠,到我们就没有抬过轿子,但还有抬杠。结婚那天如果遇上同村也有人结婚,不可走同一条路,如果要走,后走的就得把新娘背着,不可抬轿。新婚那天,男男女女闹新房、对唱山歌谈恋爱,趁此时机谈恋爱。以前一般都是父母包办,到了我儿子这一辈,才是自由恋爱。我们这边的婚俗是:首先拿糖去女方家,如果看得上对方,就在女方家吃一顿饭并且在女方家睡一晚,女方如果看不上也不会留你吃饭,如果女方看上了你,而你没有看上人家,你如果不住下来,女方当天会把东西退回来。一般都是吃喜糖那天母亲或者父亲、媒人、家中婶婶叔叔一起过去,如果你同意了父母就在那边住一晚。回来过后就开始谈婚论嫁了。回来就谈彩礼,找日子订婚,订婚过后女子就不让你看到她了,顶多订婚那天露面让你看一眼,回去一个月后才能接回来,只能住三天,农忙时节才把女子接回来,带上糯米饭送她回去。

以前比较穷,老人去世了,有钱人请吹唢喇、芦笙,巫师。打铜鼓,敲竹竿,欢送老人。到八几年的时候,这些仪式都逐渐取消了,现在跟汉族已经没什么两样了。没有群体大型的祭祀,只有清明节和小年在坟前和家里祭祀祖宗。

环境格局

自然环境

1、水系:蜿蜒曲折的方村河由北向南从寨脚穿过,穿村河流(方村河)为周边田地的重要灌溉水源,村落内有古井两口,该井是方村河的第二大水资源,同时也是村民的饮用水源。

2、地貌:者吕地貌属于缓冲丹霞丘陵地形,地势比较险峻,山体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处于喀斯特地貌,耸立的高山呈现着侵蚀的构造地貌,山高谷深属喀斯特山石地貌地形。

3、动物:林覆盖率达91.58%。这里有各种乔木树种500多种,其中有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鹅掌秋,有中国独有的一属一种掌叶木和射毛悬竹、席竹等。它们共生在一起,组成了奇异的天然复层混交林。森林植被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及针叶树(松树、沙树)为主,常绿灌木也是较多。这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也为林麝、猕猴、香獐,以及各种两栖爬行类、昆虫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村民养殖的动物以水牛、猪、马、鸡、鸭为主,都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饲养。

风景名胜

古亭:古亭位于村寨山顶上,四周遍布林木,苍翠浓烈,十分的清幽雅致,在古亭区域,可俯视整个村寨,近可独坐幽亭,远可观山望景,为者吕最佳观景地点。

寨内布依族“吊脚楼”建筑群保存完好,石头堆砌的墙基层层叠叠,石板步道错落有致,斑驳楼群历经风雨,见证沧桑。从寨脚顺着石板铺就的石梯往寨上走,但见那由一块块厚薄相差不大,长短却参差不齐的石块经过垒砌而成的屋基便依次进入你的眼帘。屋基上那一棵棵裸露无遗,撑起整栋房子的柱头,还有那泥土涂料涂在屋外板壁上那或深红色或淡红色或因褪色留下的斑点,让你更加明白了典型的布依族干栏式建筑。石头垒砌而成的屋基,加上柱头下垫的石墩,整个房屋远离地面,通风良好,采光合理,有日晒无雨淋,加之红色泥土涂料具有防虫防水功效,任凭岁月风霜雨雪的侵蚀,依然无动于衷地传承着这里的历史,续写着者吕的文明。

文物古迹

者吕塔:位于荔波县甲良镇丙花村者吕寨东面。建于1936年。坐西北向东南,为两层四角石塔,通高7米,下层边长4米,生层边长3米。塔东南侧有建塔碑,通高1米,宽0.67米。碑文记述建塔始末事宜,于1936年三月十八日谷旦立,先仍在使用。附近村民每逢年过节,都会杀牛宰羊到塔前进行祭祀活动,求神保佑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生活富足。是当地社会历史及民族宗教文化的史迹和见证,于2013年12月20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村落风貌

1、自然风貌:村寨依山傍水、聚族而居,背靠纳美岭,蜿蜒曲折的方村河由北向南从寨脚穿过,四周森茂林密,寨中稻田遍布河沟两岸,风景优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2、环境风貌:者吕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俗风情魅力无穷。其聚落与周围自然环境保存完整,自然环境完整性较好、生态环境质量及人工建筑物的和谐程度较高。是受山地河流影响形成沿溪谷的组团式村寨。在者吕,不仅能看到独具布依族特色的吊脚楼,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能切身地感受少数民族人们的风情、热情、智慧,小年、三月三、四月八等布依族传统节日,一同感受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民俗活动的坚守,以及那份散发出的浓浓乡土气息,铜鼓舞、矮人舞等尽现少数民族的风情,布依族蜡染、纺线织布等手工技艺,让我们感受布依族民的自力更生、智慧巧思。

3、建筑风貌:者吕组传统民居集中连片,多为榫卯结合的木构建筑,依山顺势而建,建筑形态与山体形态一致,较好地满足了山体形态的原生态,保持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建筑群体轮廓的走势充分体现了与自然山体坡度形态的一致性。村寨中干栏式传统民居有吊脚木楼、连廊木楼等。民居多为砌石屋基、由木柱和木梁组成的框架、木板围护上层结构的三层吊脚楼,底层用于圈养牲口或堆放杂物。生活面置于二层,建筑空间以“左—中—右”的横向间的空间序列关系,形成以堂屋为中心,三开间退堂式的居住平面,共有两间厢房,屋顶为歇山青瓦顶。

4、重要节点特征:

寨门:方村河畔,紧邻稻田,八根大柱并排矗立,叠瓦三成,自成气势。

古塔:巍然屹立田中,两层石塔,塔上杂草丛生、墙面斑驳。

水坝、石桥:七孔小巧与水坝相互映衬,水坝拦水,泄洪放水,水声哗哗。

古亭:俯视整个村寨,最佳观景地点。

寨坪:村中大小路段汇集于此,四散开去,已然成为者吕古寨的中心。

古树一区:紧挨村中的一口古井,可俯视整个村寨,为上佳的观景点。

古树二区:河边山崖之上,集中连片,紧邻道路,与古老的石阶小路相互映衬,极具观赏价值。

村落选址

1、选址特点:者吕村寨位于山区,选址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及当时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耕地位于山谷盆地处,中间有河流穿过,而村落则选址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山脚至半坡处,背山面水,村落建筑坐北朝南,采光通风良好。穿村河流(方村河)为周围田地的重要灌溉水源,村落内有古井两口,该井是方村河的第二大水资源,同时也是村民的饮用水源。山、水是村落选址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者吕寨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处于群山、河流环抱之中,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村落的主要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为村落北侧的篮球场,入口处为门楼。村落整体风貌及古建、公共空间皆保存良好。

2、形成背景:最早由先民迁徙至此,见此地靠山邻水,是一块绝佳的居住福地,因此定居下来,不断发展,由最开始的一两户发展至现今的几十户,民居不断修建,以及一些公共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尤其是近年来,国家的新农村建设,使得者吕的基础设施、娱乐设施更加完善。斗牛场、表演场地、村内公路、消防设施等也逐步得到改进和完善。

村落格局

1、聚落形态:组团式村寨。

2、格局:依山傍水。

3、分布:者吕古寨要分布在方村河两岸,以南岸居多。村寨依山傍水,为木质干栏式建筑。民居大多集中分布在寨子中部,少数几家位于村寨的东北端,一间挨着一间、一栋挨着一栋,充分结合当地地形,或坐西朝东、或朝南朝内,富于变化。

4、绿水:方村河沿村脚而过,满足了村民的灌溉和引用,河水清澈、缓急有致,两岸稻田遍布。此外,村中还有两口古井,位于村寨中部和北部,井水冬暖夏凉、清甜可口,几百年来,一直哺育着者吕的世代族民。

5、街巷:寨内街道全用青石板铺就,纵横交错,通往各家各户。街巷规划合理,主干道分为左中右,沿地势直上贯通全村,在配以小道,通往各家。

6、传统民居:民居大多建于四五十年代,集中连片,多为榫卯结合的木构建筑,典型的干栏式吊脚楼。依山顺势而建,鳞次栉比。建筑形态与山体形态一致,较好地满足了山体形态的原生态,保持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建筑群体轮廓的走势充分体现了与自然山体坡度形态的一致性。村寨中干栏式传统民居有吊脚木楼、连廊木楼等。丙花村者吕组大部分传统建筑保存完整,有少部分传统建筑因年久失修,破损较为严重。依山而建的布依族干栏式建筑群巧夺天工,是布依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智慧。

建村智慧

丙花村者吕组地貌属于缓冲丹霞丘陵地形,地势比较险峻,很难找到一块比较平坦的地皮,也由于地形的因素,村内的房屋都依山自上而下地建房,境内的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村域内山川秀丽,风光优美,蜿蜒的方村河由北向南从寨脚穿过,形成一幅独特的风景画。耕地位于山谷盆地处,中间有河流穿过,而村落则选址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山脚至半坡处,背山面水,村落建筑坐北朝南,采光通风良好。方村河为周围田地的重要灌溉水源,村落内有古井两口,是方村河的第二大水资源,同时也是村民的饮用水源。山、水是村落选址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者吕寨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处于群山、河流环抱之中,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古时候建造房屋很讲究建筑风水学,在一个村子大部分的房屋朝向大致相同,房屋内部格局大致相似,上二楼的楼梯大部分为条石砌筑的室外楼梯,二楼内部格局多数为中间一个开间为堂屋,两侧为卧室、客房。堂屋的后面作为厨房等使用,除了卧室和储存室采用木板隔开,室内基本上为敞开的大空间。二楼的上部有局部可利用空间,可存放杂物或者建立粮仓,上部的通风较好,也有利于防盗,上楼基本上采用活动式木制楼梯,便于移动且减少占据室内空间。石墩堆砌的墙基层层叠叠,石板步道错落有致,斑驳楼群历经风雨,见证沧桑。

民俗文化

小年

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都是荔波县甲良一带布依族群众“小年”的除夕。这一天,者吕布依族人民会宰猪杀牛供奉祖先,做上一桌子好菜招待亲友好友。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在家劳务的村民们,都要赶回家乡过节。节日期间,村民们常会串寨走乡,探亲访友。青年男女身穿民族服装成群来到一些宽敞地,举行对歌、赶表(恋爱方式)等活动。

节庆活动

四月八:“四月八”即农历的四月初八。四月八又称“牛王节”“牧童节”“开秧节”,是纪念耕牛的节日,与农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天,让牛休息,家家户户都蒸黑糯米饭,他们将捣碎后的枫树叶用少量的水浸泡,过滤后得到黑色的枫树叶汁,再用枫树叶汁浸泡糯米,经过一夜的浸泡,白色的糯米就会变成黑色,第二天一大早,蒸熟,蒸出的糯米黑得油亮,而且有枫树叶清香的味道。家家吃“牛王粑”和糯米饭。

六月六:“六月六”布依族民族节日,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带上鸡鸭回娘家看望父母,以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六月六,是布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六月六”正值秋收前的农闲季节,人们借此机会游乐社交,也祭神祭祖;还在白纸马、三角旗上染上猪血、鸡血,插于田中、地头,以求消灾,祈祷五谷丰登。户主寨老则聚集到村社庙前,举行隆重的祭神活动,以保庄稼不受损害,全寨人畜平安。还利用这个机会,商量制订乡规民约。

七月半:在者吕寨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半”,一般会过农历七月十三日至七月十五日三天,家家户户都像置办年货一样,把好酒好肉好烟、水果等买回家。用大碗的肉大碗的酒招待亲朋好友。这个节日布依族人会邀请邻村水族寨子的兄弟姐妹到家中做客,在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中增加了两个民族间的友谊。

祭祀崇礼

在七月半和大年三十,每家每户都会祭祀祖先,一般都是个体性的,表现为每户在这一天准备好祭祀物品,置于神龛前,以供奉自己祖先。千百年来,尧古村民一直延续着这项传统,也向后世子孙教育,不忘先祖之艰辛和创家之功,勉励后代勤劳致富、勤俭持家。

在者吕寨东面有一古塔,建于1936,坐西北向东南,附近村民每逢年过节,都会杀牛宰羊到塔前进行祭祀活动,求神保佑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生活富足。

婚丧嫁娶

婚嫁:布依族男女青年婚嫁大致得经过以下过程:

1、“浪哨”。“浪哨”即“恋爱”,其系布依语音译,“浪”即“坐”,“哨”则指“姑娘”,“浪哨”可理解为“寻找女朋友”之意。“赶场天”“六月六”是布依青年男女“浪哨”的好时机,场坝一角、山坡一隅,地点的择取须是向阳、公开之地,以示社交活动的光明正大。“以歌交友”是“浪哨”活动的主要社交形式,于是,“对歌”歌词的诗意性、问答的逗趣性、歌声的优美性,成为衡量“浪哨”水平的重要准则。循规蹈矩、举止文明,保持至少4尺以上的距离,是布依青年男女进行“浪哨”活动需遵守的原则。若郎真有情妹确有意,则双方互赠贴身之物表达爱意。

2、提亲。“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是布依人恪守的婚恋准则。在其看来,无论是自由恋爱或是父母之命,都需要有媒人撮合才能顺利完成婚姻的缔结。若是男方家托请的媒人,则称为“走媒”,女方家托请的媒人,称为“坐媒”。走媒初次上女方家,无需携带任何礼品,只与女方家坐媒表其来意并请之转达。二次说媒,若女方家仍以“女儿年纪尚小不懂家事”推脱,则须三次上门说媒,这就是布依族婚史有名的“三顾亲事”之说。第三次“走媒”上门,经过夸赞女方乖巧能干,又夸之男方有本事、会当家,如若女方及家人有意,经“坐媒”向“走媒”转告后,“走媒”即通知男方家长“亲事有望,备礼再上”。“走媒”再次上女方家,则须带上一壶酒、一包红糖作为“上门礼”放于女方家神龛处供奉,无论亲事应允与否,女方家都须请“走媒”与“坐媒”在家里吃饭,3至5天女方家里没有退回“上门礼”,便是应允了这门亲事。经双方父母同意后,“坐媒”还须征求族中长辈、女方外祖父母以及舅舅的同意,亲事才算正式定下来。

3、议亲。亲事决定后,男方备好礼物、礼金,择吉日约请“走媒”和“坐媒”一道去女方家,称为交“开口钱”。女方将礼品分给家族各家后,各家分别招待媒人吃一顿饭,同时和媒人商量订亲酒所需的礼品。于此,媒人的说亲正式宣告功成。“开口钱”的目的,其一是让女方家族人员对订亲事宜,尤其是男方“彩礼”的准备“指点”一二;其二也是关乎亲事终能成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生辰八字。由男方询问女方家族成员其生辰八字并请专人推算称为“合八字”环节。“合八字”成为订亲之前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男女双方八字的相生与否成为衡量其婚姻成否的“致命”因素。因八字推算不合而棒打鸳鸯的例子不下数例。“开口钱”的形式,反映出布依族婚俗中,女方家族人员重要的话语权地位;而对于“合八字”这一流程的重视,也侧面反映出布依族婚俗仪礼的禁忌。

4、定亲。由男方择吉日并通知女方及其亲朋挚友作好准备,当日男方携不少于20人的队伍,带米酒、雄鸡、红糖、炮竹来到女方家。进女方家过程要经给过路钱、喝进门酒、对唱拦路歌等形式,后经家族中有年长且有威望的“布摩”(即“巫师”)分配礼物如何摆放于神龛处,随即大家进行祭祖仪式。仪式过后,“坐媒”将彩礼交予女方族中长辈,再由其转交予女方父母。晚宴则由女方家做东,席间亲朋挚友喝酒对歌,尽兴直至天亮。次日清晨,男方携亲友上女方家族各户拜访并分送礼品,每登门拜访一次,则须留下吃饭,通常各户拜访下来通常要吃到少则5顿饭,此则布依族俗称的“吃转转酒”。毕后,男方携亲友回到女方家吃“发脚饭”,女方将自己做的鞋垫、鞋子及家里的糍粑等作为礼品赠予男方亲友,亲友散去则礼毕。

5、结亲。婚期一般于秋收后,媒人通知双方家族做相应准备。整个结亲仪式达3天之久。第一天由女方家主宴,男方携2名少年、唢呐队伍与抬嫁妆队伍至女方家。当天男方一行队伍于女方家吃住并留宿,其间新娘不准许露面。当晚可听到新娘与亲人话别的哭声,甚至还伴有声泪俱下的哭腔。次日清晨,新娘以红喜帕盖面,与新郎共同于神龛前跪拜并行礼拜别父母、亲人,临行前新娘将一把筷子丢出家门外。随机由1名少年提红灯笼打头阵,另1名少年给新娘打红伞并送入接亲队伍。途中或步行或骑马,具体依男方经济条件而定。达至新郎居住地附近则必须停下,或进与新娘不同姓氏的人家,或找个空地歇下等待吉时方可进夫家。进入夫家之时,由“布摩”(巫师)杀雄鸡并以鸡血洒门口,念咒并放鞭炮过后新娘才能进夫家。进夫家之时新娘过门槛须用手摸马鞍,并象征性提米缸。至夫家神龛前跪拜时,新郎父母须回避。祭祖仪式完成后,由陪同的年龄相仿的伴娘搀扶新娘进新房,伴娘将新娘的头饰卸去,新娘将其新婚衣服换为平常衣物,陌生人进屋想一探新娘风姿,却被“真假新娘”撩花了眼。当晚,亲朋挚友带米酒与数十钱币前来贺喜,夫家准备酒菜招待客人,喝酒对歌气氛欢腾。第三天,新娘帮忙收拾家务,同时夫家须备齐织锦衣、蜡染裙、蜡染围腰和两丈白布给新娘回娘家。中饭后便由夫家姐妹陪同新娘,与担“回门礼”队伍送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娘家以糯米祭祖,并以简单食宴招待陪行队伍,饭后各自归家则礼成。不论是订亲或是结亲,供奉神龛、祭祖仪式都反复出现,“祖先”的灵性与威严在布依人心中无比神圣,朴实的布依人民以在他们看来最好的糯米、糍粑、米酒、雄鸡等供奉先祖并作为下聘礼物,以自己做的鞋子、鞋垫赠予亲友,把“我”觉得“最好的”给“你”,反映出布依人民淳朴善良的品性。

丧葬:布依族丧葬实行棺木土葬。当老人去逝后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按习俗主要程序是送终报丧、停尸、入殓、祭奠、安葬、复山、除服、立碑等,其中最隆重且饶有风趣的是祭奠活动的吊丧舞。通常在老人去逝的第二天晚间举行。

特色文化

斗牛文化,在少数民资地区十分盛行,者吕也是讲斗牛文化发展得特别好的村寨。野性斗牛,是布依族人在欢度传统节日“四月八”时的重大田野活动,是布依族人最隆重的原始节日。此活动约兴于秦汉时期。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九载:“成都记曰:李冰为蜀郡守,有蛟暴,入水戮之,己为牛形,约曰:‘江神亦必牛形,白带者我也’。须臾,有二牛斗,武士射其神斃,蜀不复病水。由是斗牛之战,今世尚或有之,盖自秦世之始也。”

历史文化

村落历史

者吕组现有布依族1个民族共同居住,姓氏有莫、吴两个姓。其中莫姓为该村最早先民,吴姓姓氏是后来迁入的,迁来的历史只有几十年。据村民莫老爷(65岁)记述,其祖原籍广西境地,先迁徙至甲良镇尧并村,后迁到者吕来住,按其家谱字辈推算,来到者吕地方已有21辈,约700年的历史。

美食物产

山猪肉

者吕的猪肉与别地不同在于猪大都放养在山上,使得肉质十分精优,与野猪相似,无论是将肉进行腌制、炭烤,味道都十分的引人。

传统建筑

莫玉敏宅

结构类型:木结构

民族:布依族

莫玉敏住宅建筑为干栏式木结构传统建筑,坐南朝北建筑年代久远。屋基砌石,由木柱、木梁组成的框架,木板围护上层结构,三层的吊脚楼,底层用于圈养牲口或堆放杂物。生活面置于二层,建筑空间以“左—中—右”的横向间的空间序列关系,形成以堂屋为中心,三开间退堂式的居住平面,共有两间厢房。屋顶为歇山青瓦顶。目前还有村民居住,故保存得很完好。

莫玉祥宅

结构类型:木结构

民族:布依族

莫玉祥住宅建筑为干栏式木结构传统建筑,坐西朝东建筑年代久远。屋基砌石,由木柱、木梁组成的框架,木板围护上层结构,三层的吊脚楼,底层用于圈养牲口或堆放杂物。生活面置于二层,建筑空间以“左—中—右”的横向间的空间序列关系,形成以堂屋为中心,三开间退堂式的居住平面,共有三间厢房。屋顶为歇山青瓦顶。目前还有村民居住,故保存得很完好。

莫如春宅

结构类型:木结构

民族:布依族

莫如春住宅建筑为干栏式木结构传统建筑,坐南朝北建筑年代久远。屋基砌石,由木柱、木梁组成的框架,木板围护上层结构,三层的吊脚楼,底层用于圈养牲口或堆放杂物。生活面置于二层,建筑空间以“左—中—右”的横向间的空间序列关系,形成以堂屋为中心,三开间退堂式的居住平面,共有六间厢房。屋顶为歇山青瓦顶。目前还有村民居住,故保存得很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