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爱吃的“酸”,竟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克星”!

大健康事业部 | 2025-10-24 17:15

在2025第二届中国凯里酸汤产业大会上,四川大学等科研团队研究证实,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凯里红酸汤,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抑制作用,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广泛讨论,也伴随不少疑问,“抑制,有没有治疗作用呢?”,“问题就只能抑制”。

面对这些声音,我们有必要保持清醒的认知:抑制≠治疗。

幽门螺杆菌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已感染我国近一半人口、七成家庭,与很多常见多发病,尤其是约八成胃癌、溃疡、萎缩性胃炎等密切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关于抑制甚至根除该菌的研究,自然备受期待。

四川大学等科研团队研究证实,凯里红酸汤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幽门螺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这无疑为功能性食品的探索打开了新的思路。但我们也要警惕,切勿将“抑制”简单等同于“治疗”。

科学研究中,“抑制”通常指在实验室条件下,某种物质能够限制细菌生长;而临床上的“治疗”,则是指在人体内实现疾病的缓解或根除。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实验室的环境与人体内部复杂系统大不相同,培养皿中观察到的现象,并不等同于能够治愈人体内的感染。

凯里红酸汤作为贵州传统发酵美食,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可能孕育出某些有益健康的活性成分。这项研究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发酵食品的健康价值提供了科学参考,有助于推动地方特色食品的产业化发展。

因此,我们切忌过度解读或夸大其功效。这不仅违背科学精神,还可能误导公众,忽视正规治疗。目前,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医学界已有成熟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任何食品或保健品,都不能替代经过严格临床验证的医疗手段。值得一提的是,10月22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根除幽门螺杆菌,我国科学家给出全新答案!》的文章,也值得公众关注。

四川大学等科研团队此次关于凯里红酸汤这项研究,其意义更多为预防或辅助控制幽门螺杆菌提供了新视角,也为传统食品的现代价值研究树立了典范。但它仍是科学探索的一步,而非解决问题的终点。

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严谨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该发现,同时也呼吁公众以理性、科学的态度看待此类研究成果。

文字来源:凯里市人民政府网

(实习编辑:罗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