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高桥书画摄影集册《桥魂》即将面世
近日,花江峡谷大桥荷载试验顺利结束,向着通车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建成后主桥跨径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梁高度居世界第一,被称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大桥通车在即,贵州省诗歌学会、贵州省职工文体协会等组织的文学艺术家们以花江峡谷大桥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诗词、楹联、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近日,作品将装裱、印刷成世界第一高桥书画摄影集册《桥魂》为大桥即将通车献礼。
世界第一高桥书画摄影集册《桥魂》开篇寄语
作者:张鹏程
仰望云上天桥,雾岚在它身边萦绕,登临峰台观赏,飞鹰在它腰下滑飘。看滚滚盘江似连绵玉带,觅巍巍群山若万马归朝。瞰豚水龙殿,抚星月银河。神奇景观涌进眼帘。幻化高天架彩虹,宛如云天飞金镖。啊!花江峡谷世界第一高桥!全球聚焦,四海震惊,五洲仰望,人类史上最伟大的高桥建筑一一花江峡谷大桥。
忆往昔,群峰古道,山间铃响,商贾艰辛,马帮汗流似水浇,闻猿啼虎啸,夷地路遥。严防匪盗,唯靠强镖。明清古道蹄声远,艰辛曲曲史迹存。那远去的蹄声和古驿栈道牵引无尽的联想。贞邑古城,两广制品牵船到,豚水特产下南洋。两湖会馆的烟枪敲打桌缘,石板路上的马蹄声声回响,宗教齐聚多庙堂。古城歌台的热闹,抚不平商贾的焦虑。暮鼓晨钟声里总带着商道的艰辛和险情警示,恰如蹄痕衔岁月,危峡锁江滩,枯藤老树,昏鸦凄鸣,断肠人在天涯。
白层古渡,红岩险峰,花江峡谷古驿栈道,山凶水恶,行程万壑,于是催生了愿景童谣,“水波波,山高高,请个神仙架座桥。不要愁,不要焦,几步就到对山腰”童谣声声似祈祷, 最终神仙没能做到。
斗转星移,云开日耀,开天辟地,匠心匠魄,新技新标,赞我中华儿女技能高!看今朝,钢骨穿云,跨江连川惊世界。银绳破雾,越峰达岸傲苍穹。卫星定位,精准数控。衔岭咬崖,架设安稳精妙。任凭江涛裂岸,只管钢梁横空。七百米高有余、观光台上观风景;万千峰巅无计、游覧桥下游客情。啊!建桥人,建桥魂!建我中华精气神!大工匠,铸辉煌,把桥业的丰碑筑得更高。
云崖飞虹处,古今交响时
——评张鹏程世界第一高桥书画摄影集册《桥魂》的《开篇寄语》
作者:雷智贵
当鹏程笔下的“云上天桥”如金镖划破长空,一座横亘峡谷的钢铁巨龙便在文字中腾空而起。这座花江峡谷大桥不仅是现代工程的奇迹,更成为作者丈量历史纵深的标尺。诗人以诗意的笔触将古今时空折叠,在云雾缭绕的峡谷间,奏响了一曲人类与自然对话的壮美交响。
一、云崖之上的时空折叠
开篇以“云上天桥”为视觉焦点,构建出多维度的时空坐标。飞鹰滑过桥腰的动态剪影,与盘江玉带、群山如万马归朝的静态画卷形成张力,银河星月与钢铁彩虹在垂直空间里交相辉映。这种立体化的空间叙事,将物理高度转化为精神海拔,使大桥成为连接天地人神的第四维通道。
作者巧妙运用通感手法,“雾岚萦绕”的视觉转化为“汗流似水”的触觉,“猿啼虎啸”的听觉叠加“暮鼓晨钟”的时空回响。当现代桥梁的钢索与古代马帮的铜铃在文字中共振,时空的褶皱被诗意抚平,历史长河在此处形成壮丽的回旋。
二、古道蹄声中的文明密码
在追溯“明清古道”的章节中,诗人化身解码者,从“两广制品”的航迹与“豚水特产”的流向中,勾勒出古代贸易网络的经纬。两湖会馆的烟枪敲击声与石板路上的马蹄声构成复调叙事,宗教庙堂的香火与商贾的焦虑形成精神对照。这些碎片化的文明印记,在诗人笔下重组并映照出立体的历史图景。
“蹄痕衔岁月”的意象堪称神来之笔,将具象的马蹄印转化为时间的刻度。当“枯藤老树”的苍凉与“断肠人”的漂泊感相遇,古驿道便不再是简单的地理空间,而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容器。这种诗性考古,让消逝的商道在文字中重获生命。
三、飞虹贯日的现代寓言
童谣“请个神仙架座桥”的突然插入,完成了从历史叙事到现代寓言的惊艳转身。这个充满民间智慧的质朴愿望,与眼前真实存在的钢铁桥梁形成奇妙互文。当神话想象照进工程现实,人类终于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神仙”的壮举。
大桥的“全球聚焦”与古道的“蹄声渐远”构成强烈反差,但诗人并未陷入简单的今昔对比。在“危峡锁江滩”与“彩虹贯云天”的意象碰撞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文明的断裂,而是人类征服自然方式的进化。这种超越二元对立的视角,赋予文本更深层的哲学意味。
鹏程的《开篇寄语》犹如一座文字构建的立体交叉桥,上层飘逸着唐诗宋词的云雾,中层穿梭着明清商帮的铃韵,底层轰鸣着现代工程的机声。当读者站在这座语言心曲的和声桥上瞭望,既能看到人类在绝壁上刻下的千年足迹,也能触摸到当代文明跳动的强劲脉搏。这种古今交响的叙事美学,让一篇开篇寄语超越了常规的序言功能,成为解读时代精神的密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