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企丨贵阳贵安:到2035年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1月25日,记者从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贵阳贵安“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2035年,将把贵阳贵安推动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区域性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
为加快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根据国家、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要求,贵阳贵安日前制定并发布《规划》。
《规划》明确,到“十四五”末: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全域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主要创新指标在省会城市中排位前移,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持续示范引领,“中国数谷”建设取得新成效,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总体目标定位。
与此同时,《规划》还设定了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质量、科技创新服务、科技创新成果四大类方向,共16个工作目标。
科技创新主体类主要指标:到2025年,每万户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累计入库数达到5000家;新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级研发平台10个;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200(人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占比达30%。
科技创新质量类主要指标:到2025年,实现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提升3位;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比重达2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18件;年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实现35件;主导及参与研制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40项。
科技创新服务类主要指标:到2025年,实现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50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数30家。
科技创新成果类主要指标:到2025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培育独角兽企业数15家。
记者了解到,与以往五年专项规划不同的是,“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更加聚焦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主题鲜明地提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比如,在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技术领域,重点支持推进在国产数据库、国产软件、信息安全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布局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发展和制造业领域的应用研究。
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领域,重点布局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航空航天工业技术、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先进制造基础件技术、高端装备和能矿设备技术、先进电力装备技术等六个具有贵阳产业特色的技术攻关。
在新材料产业技术领域,重点布局了电子材料、铝基材料、磷系材料、特殊钢等具备一定产业技术基础的产业技术攻关,明确了电子信息材料、铝基金属新材料、铝基非金属材料、磷系新材料、新型建材产业、赤泥资源化技术开发利用、磷石膏资源化技术开发利用、新型特异性钢材、复合聚合物材料等9个方面的重点攻关方向。
在新能源产业技术领域,重点布局了氢能、风电及光伏等方面产业技术攻关,明确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组件、电堆设计与集成技术、燃料电池系统BOP部件与系统控制技术、车载储氢和加氢技术、光伏和生物质能技术等5个方面的重点攻关方向。
在健康医药产业技术,重点布局了中药民族药、化学药、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等具备一定产业技术基础的产业技术攻关,
明确了中药道地药材大数据应用、中药民族药工艺提升、中药民族药新药开发、药食两用产品自主开发、化学药物创新创制、生物制药技术开发、“医疗器械+大数据”等7个方面的重点攻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