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走基层丨一蕉在手,脱贫我有! 册亨“网红”糯米蕉是这样炼成的
看这蓝天白云大芭蕉,你以为这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吗?不,这里是贵州册亨。
说起贵州种植香蕉,很多人可能还不相信,在我省西南部的册亨县,处于南、北盘江交汇的夹角地带,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当地糯米蕉软糯香甜的好口感。今天,就来摆摆这个个头不大,发展势头不小的糯米蕉是如何修炼成网红产品?当其他地方农产品因为疫情滞销时,它是如何在网上“一蕉难求”的?
一分钟,册亨的糯米蕉在淘宝等三大电商平台可以收到100来份订单。
一分钟,分拣交易中心完成了8件糯米蕉的下靶、分拣和包装。
一分钟,30件3斤装的糯米蕉码放、装车。
在册亨,记者不仅提前体会到了夏天30度的热浪,更感受到了糯米蕉火爆销售的行情。
贵州省农创优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场管理何勇说,每天,来自天猫、拼多多、京东三大平台就有两三千份订单,再加上一些社区团购订单,这几天预订的订单已经有10万单左右了。
1500平的分拣交易中心里,30名工人10小时可以分拣包装10到20吨糯米蕉发往全国所有城市,然而人手还是忙不过来。
“每天出单是2000单左右,随着产蕉变多,我们订单会接得更多,后期我们会扩张到4条生产线,现在是25个人,要到50至60个人才能满足日常最基本的需要。”何勇说。
这边,何勇在为糯米蕉接单、发货而忙碌着,另一边,册亨县商务局副局长容飞正为即将举办的一场大型直播带货活动组织货源,村级电商服务站和合作社是他这两天跑得最多的地方。
今年1到4月中旬,册亨糯米蕉线下销售了150吨,和去年同期相比销量有所下降,然而线上电商平台销售了440吨,同比去年增长4倍多,不仅弥补了线下销售的损失,还超过了去年同期的销量。
册亨县岩架镇党委书记李成恩告诉动静记者,去年以前,岩架镇主要是线下销售走得比较多,今年电商平台由去年的4家增加到今年的10多家,加上疫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糯米蕉的线上销售从去年的10%占比,实现了今年80%占比的转变。
册亨县商务局副局长容飞说:“疫情对电商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机会,不仅更多的人从网上购物,线上销量猛增,也增强了种植户的信心,糯米蕉不但没有出现滞销,反而现在是供不应求。”
册亨能够发现危机中的机会,让糯米蕉销量一枝独秀,源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电商发展意识。2015年,册亨县在南北盘江沿江的乡镇,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精准贫困户+山地农业示范园区”的模式推广糯米蕉产业。
“当时全县整合了各种资源,包括香蕉产业子基金、联通帮扶资金、涉农资金等各类资金2.4个亿,用来建设了糯米蕉示范基地,糯米蕉电商平台等,同时政府加大农户扶持力度,每亩给予补助550元。” 册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玉坤说,“别小看了550元的补助,它帮助农户购置种苗和肥料,解决了生产投入的大头,这就提高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糯米蕉种植见效快,1年就有收成,种一次收获5年以上,亩产可达4000-6000斤,村民们很快尝到了甜头。
册亨县岩架镇板弄村村民韦安佰说:“2017年种5亩,2018年又种5亩,2019年种10亩,每一亩得2500利润,前面的20亩尝到甜头了,得了几万块钱,今年又种69亩。”
5年多时间,糯米蕉从群众零星种植的6000多亩增长到当前的8万多亩,新产业发展起来,如何让市场做好接纳准备呢?
“ 贵州山地公园省的特点造就了土地是碎片的,我们的产业是碎片化的,而消费者的需求也是一个碎片化的。”册亨县委常委、副县长欧阳川这样分析:“通过电商,打通了消费者碎片化的需求和碎片化产业的通道,实现了最初的破局。”
2017年,借助网络电商平台,册亨糯米蕉一炮打响,随后,2018年,册亨县被授予“中国糯米蕉之乡”称号,2019年,册亨糯米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绿色优质的产品获得了更多关注,也带动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册亨县高洛乡高寨村村民罗启梅如今拥有两份兼职,她同时在两家合作社帮忙分拣包装香蕉,一天100块钱,一个月下来两三天,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当前,册亨全县糯米蕉种植面积已达8.4万亩,挂果的有4.5万亩,年产值可达4亿元,产业链条涉及农户4200多户17200多人,通过香蕉产业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0000元,目前,该产业已带动贫困户2240户8960人脱贫。
册亨县委常委、副县长欧阳川说,在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期间,全县要在补短板、补功课上做文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多彩贵州促消费百日专项行动” 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带动册亨更多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从“好卖”到“卖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