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十三年一遇的苗族“活历史”:雷山苗族鼓藏节

贵州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中心 | 2025-04-12 02:11

在贵州雷山的云雾深处

藏着一场十三年才苏醒一次的古老节日

【苗族鼓藏节】

鼓藏节(苗语“浓略”)

源于苗族远古的祖先崇拜

2006年,鼓藏节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雷山苗族以枫木鼓为信

在秋收冬藏交替之际

以最隆重的“祭鼓”仪式

缅怀祖先,祈五谷丰登

银饰叮当撞碎晨光

苗族鼓藏节有一场盛大巡游

几十支苗族不同的“高定”盛装方阵

如移动的文明长卷

所有人都踩着木鼓和芦笙的节奏起舞

每一种苗绣纹样都是“无字的史书”

一针一线诉说千年故事

贵州黔东南地区

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

有着“百里不同俗”的现象

哪怕是十三年一遇的鼓藏节

也是因村而异

“芦笙之乡”南猛村就以芦笙代鼓

一起共守千年之约

在南猛村

外嫁女儿和女婿饮尽十三道拦门酒

是归宗认祖的仪式

“猪腿回礼”是血脉相连的象征

“满仓了”代替“吃饱了”

这些古老隐语

是他们对生存与繁衍的朴素哲学

鼓声和芦笙的韵律交替着

千米长桌蜿蜒成流动的盛宴

高山流水的敬酒歌漫过梯田

来自四海的宾朋共享传统美食

此刻的鼓藏节

早已超越了对祖先的祭祀本意

它是苗族同胞向世界缓缓铺展的一幅文化长卷

由枫木鼓、银饰、刺绣与芦笙共同谱写

一部行走在大地上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