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丨文物里的世界:“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遗址

贵州卫视 历史上的今天 | 2023-09-18 07:00

素材提供:晴隆县融媒体中心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在九一八事变92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倾听一处抗战文物的历史故事。这是一处不可移动的文物——“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遗址,它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同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二十四道拐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45年。照片里的二十四道拐从山脚盘旋到山顶,24个“S”形弯道犹如巨龙盘山,高耸入云。二十四道拐全长4公里,有效路面宽约6米,山脚第一道拐到山顶第二十四道拐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坡的倾角约60度左右,其雄、奇、险、峻,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何要修建这样一条险峻的盘山公路,二十四道拐在抗战期间又起到了怎样的关键作用呢?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失守,长江运输被阻断,再加上滇越铁路被日军封锁后,当时的“陪都”重庆,以及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西南,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国际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要经过二十四道拐所在的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和重庆。于是,二十四道拐成了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之咽喉,承担了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重任。无数运送军用物资的卡车经二十四道拐翻山越岭,将国际援华物资运往抗战前线,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二十四道拐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抗战期间,晴隆有近4000名热血青年投身战场, 3000多名南洋归国的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冒死运送抗战物资。他们出生入死的英雄壮举将成为中华民族的不灭记忆在历史中回响。而新时代,更多的有志之士汲取奋进的力量,投身脱贫攻坚的战场。2014年,晴隆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也为向国际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献礼,拍摄了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连续剧的热播,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的晴隆县带来了发展转机。晴隆县以“二十四道拐”为核心,打造复合型旅游基地,各种扶贫产业相继落地,将实惠带给了当地群众。这条88年前修建的公路又见证了晴隆县成功摘帽脱贫。文物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如今的晴隆人民继续抖擞精神,投身乡村振兴,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