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引----戴明贤先生书画展开幕
《石城引--戴明贤先生书画作品展》9月28日-10月28日,在安顺云峰屯堡民俗文化中心展出。本次展览以绘画作品为主,展出58幅绘画作品,12幅书法作品,书法是绘画的引言。
“石城”是展览地安顺的别称,因此地不仅以石材为建筑的主要材料,也是重要的生活器具的材料,戴明贤先生在他的书中这样描述“安顺是一座莹白的石头城,安顺人住在石础石阶石院的木屋里,口腹之需也多与石头有关---盐巴用石钵擂,米面用石碓舂,糍粑用石臼打。小石磨不紧不慢的旋转,四面留下洁白的豆汁,在大锅里点豆腐。身上穿的更是离不开石头——新布用石磙碾轧,浣衣放在大石板上捣。”
《石城》也是戴明贤先生今年出版的新小说的名字,今年戴老已年届九十,依然新作不断,正如展览前言所介绍,戴老是安顺人,对于安顺有着极为深厚的乡愁。这次展览就是戴老对于安顺故乡的回馈,希望以艺术家的眼光来为天南海北到安顺的来宾们,打开一个石城的“引子”,揭开探索安顺以及屯堡文化的新视角。
戴明贤是贵州省著名的文化人,书法、篆刻、写作都是大家,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曾任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阳书画院院长等职务,出版数十种文学作品及戏剧编剧,书法作品享誉国内,多次举办大型书法展览。
而这次石城引展览的独特之处在于,是以戴老的绘画作品为主,书法在本次展览中只是绘画的引言,展览精选了70幅戴老的书画作品,其中58幅绘画作品,12幅书法作品,是首次以戴老的绘画作品为主的集中展览,大家将看到一位自我表达为80岁才开始学画戏墨的老人,所绘制的艺术世界。
展览第一组作品是中国文化印象,中间四幅分别是作者对于孔子、老子、庄子和杨朱的印象,两侧的书法作品是“担当”与“写气”,作者采用水墨黑白的抽象写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虚实表达,给予观众自我展开思考的空间,正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留白的意境。
展览第二组作品是作者的“家山记忆”系列,有无名的野塘花落,有贵州标志的梵净金顶,也有中国知名的风景地西湖、三峡等。写意的山水配上“无边落木萧萧下”以及“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书法作品,给予观者纵情于山水之间的体验。
在展览第三组作品里,会看到戴老绘制的云山屯印象,就是这一张“云山屯”,也就是云山屯景区,在策划本次展览时,策展团队很兴奋的发现了这张作品,非常应贴展览的主题。
展览第四组作品是戴老的书法作品,选取了简书、行书、篆书等不同的字体,让观者感受作者对于不同字体的表达,当然戴老的书法作品还有很多精品。
由于本次展览以绘画为主,这第五组作品是作者的残荷系列,戴老曾有一本散文集《留得残荷听雨声》就用了这组作品的画面作为封面,残荷一直是中国传统文人意境中善于也乐于表达的场景,对于肃杀的情绪以及盛夏壮美之后的落寞,残荷也许是文人心中的自我观照。
展览第六组作品是百草与植物,第一幅就非常特别,是贵州独有的山果“刺梨”,近年来刺梨已从山中野果变成振兴乡村的“金果”,贵州种植刺梨面积已成为全国第一,各种形式的刺梨保健产品也热销市场。其中一幅是贵阳久安的古茶树,有近千年的历史,作者喜饮茶,更为钟爱山地间的自然,从山果到山民,戴老对于这片山地的热爱在他的作品中表达得情深意长。
展览最后一组作品是诗意,从山水诗到现代诗,戴老用他的表达,让我们看到诗意的壮美以及诗人的情怀。也有俏皮与幽默。在点滴笔画间将家山描绘在虚实留白之间,中国画讲究“写意”,戴老对于书画的理解更讲究“写气”,“写气”就是写的贵州大山里山民那有“担当”的山气。
未来云峰屯堡民俗文化中心还会继续推出更多更好的艺术展览,欢迎大家去到云峰屯堡,领略六百年屯堡文化的同时,也能体验当代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