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到底该不该取消?有网友说: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这!
“买100平方米得房70平方米”“购买建筑面积111平方米的房子,实际得房面积只有60平方米”“买69平方米公寓有37平方米是公摊”……近年来,因“公摊面积”引发的购房纠纷问题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平台上,民间对于“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不过,有人指出:是否取消公摊面积,从来都不是问题的关键。为什么这样说呢?
公摊面积是指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该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在我国存在已久。2001年施行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公用建筑面积共同组成。具体来说: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而公用建筑面积一般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
2、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简单来说,如果电梯、走廊、过道等公共设施的公共空间越多,那公摊系数自然也就越大。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表示:“目前针对公摊面积没有统一的计量标准,因此,公摊的比例基本由开发商来控制,规划部门审批即可。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价格相同的两个商品房项目,很有可能因为公摊面积的原因就差出一个房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项目在销售的时候都把得房率当作一个卖点。”
虽然国家对于公摊面积的划入有具体的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消费者对公摊面积的测量和计价仍然是一头雾水。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洪洋所述:“从来没有哪一个专业机构在业主或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监督下测量清楚每户的公摊面积,也从来没有哪一个业主测量清楚了自家房子的公摊面积。”他还提议称:“在商品房销售中附加公摊面积是普遍现象,最可怕的是公摊面积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约束。国家取消公摊面积,可以将实际的公摊面积成本核算到实用面积之中,让老百姓明白付费,放心购房。”
有趣的是,“公摊面积”起源于中国香港,而香港早在2013年开始就已告别公摊面积,实行住宅物业销售新规——对于新房,只能用实用面积来标注面积,以“每平方呎/平方米”来表示售价,如果违反规定,可能会被罚款100万—500万港币,判处3—7年监禁。对于二手房,香港地产代理监管局强制要求,中介销售过程中向二手房购房者分别提供以“套内面积”和“建筑面积”计价的双份售价资料。从国际经验来看,“取消公摊”也已经是大势所趋。
近些年,中央以及地方也在尝试提出取消公摊面积的征求意见或提议,多位人大代表亦有提出“取消公摊”的议案,然而至今相关征求意见或提议未在全国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对取消公摊面积的城市早有实践。据了解,早在2002年6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条例要求商品房现售和预售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时至今日,重庆“取消公摊面积”政策已执行了21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取消公摊面积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会影响到购房者的权利。从购房人的角度来说,公摊面积太小,可能意味着狭窄的电梯间、一梯多户、公共活动区域减少等配套设施问题,进而影响居住的质量与舒适度。
此外,取消公摊面积后,还会给业主入住后公摊部位的管理、维护以及后续产生的安全责任带来许多现实问题。因此,完全取消公摊,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困难和问题。
必须承认的是,无论公摊面积取消与否,它都在那里,购房者无论如何,都要承担公摊的成本的,只是具体的路径和方式不同,仅此而已。毕竟,小区公区归全体业主所有,我们平时也在使用公区。公摊面积本身的存在,是客观的,是合法的,是现实的,既然使用了,甚至是受益了,缴纳相应的费用,也是天经地义的。单纯取消公摊面积,也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比如,若以使用面积为准,开发商也会把公摊面积的钱,都算在使用面积的房价里去的,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既然一味取消公摊面积,不见得对购房者都是好事,那买房者的权益该如何得到保障?事实上,大家愤怒的不是公摊面积,而是公摊不合理、不透明,愤怒的是一些黑心开发商将公摊面积当成牟利的道具。
业内专家认为,以重庆“取消公摊面积”21年的经验为借鉴,如果全国范围推广“取消公摊面积”需要一些程序来保障。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明确套内使用面积的计算标准和规定。其次,需要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开发商和中介机构不会通过其他方式转移“公摊面积”的成本给购房者。最后,还需要加强购房者的知情权和权益保护,确保他们能够清楚了解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和公摊面积,以做出明智的购房决策。
也有评论说,目前对公摊面积都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约束,将实际的公摊面积成本核算到实用面积之中,又有何实际规则和标准吗?如果没有,那取消公摊面积,糊涂账依然无法避免。
还有专家表示,计费标准的透明和优化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比如不以建筑面积来征收取暖费、物业费等费用后,套内面积应如何征收,公用部分又应如何征收,采用怎样的计价方式更合理、更透明,也都值得深思。
所以说,归根结底,把公摊面积的具体规范和标准定出来,并经得起社会和民众检验才是正解。只要标准有了,无论取不取消公摊面积,对于公摊面积都有具体的法理依据和现实规范,购房者们自然也就不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