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贵阳 | 贵阳清镇红枫湖葡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3-09-26 16:09

在贵阳清镇红枫湖镇芦荻哨村的集中连片葡萄基地,农民剪下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整齐摆放进果筐、称重装车,准备将葡萄发往贵阳、上海等地。在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的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以该基地为核心产地的红枫湖葡萄榜上有名。

名不见经传的红枫湖葡萄为何能成功入选?记者来到基地,与当地农业技术专家、种植企业负责人、农民深入交流,揭开红枫湖葡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三个关键——

借助优良生态。红枫湖是贵阳人民的“大水缸”,经过早年的农民“退湖进城”和工厂“退湖进园”,以及连续多年的治理和保护,逐步成为黔中地区的“生态高地”。坐拥大半个红枫湖的红枫湖镇,村寨几乎都沿湖岸分布,既深度参与了生态保护工作,又切实享受到优良生态带来的红利,有干干净净的土壤、空气、水源,致力于发展生态农业,还借此种起万亩茶园。因为看中一方好水土,智联农业公司落地清镇并在红枫湖镇成功试种高端葡萄阳光玫瑰。由于生态优良,加上独特的海拔和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与国内阳光玫瑰葡萄主产区云南、江苏、宁夏、新疆等地相比,红枫湖葡萄的玫瑰味道更加浓郁,入口回味无穷。

规范生产标准。“贵州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规模较小,因此我们瞄准高端市场,规范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用‘标准化’构建错位优势,打造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智联农业公司生产负责人莫晓东说。借鉴国外高端阳光玫瑰品牌“小串型、中果粒”的经验,智联农业公司给种植基地精准“定产”:精细化疏花疏果,每棵树结葡萄30串、重45斤,每亩地出产3000斤。摘果时再细分为一、二、三级和无级别果,一级果每串55颗果实、重1.3至1.5斤。这样做的人力投入是常规种法的好几倍,但是效果非常好,优果率达80%以上,而且颗粒非常均匀。

追求上乘品质。为进一步提升出产品质,智联农业公司在芦荻哨村建设葡萄基地过程中,给所有葡萄树装上棚顶,有效防止酸雨侵袭和雨水直淋导致的霜霉病。同时,一律施用有机肥,让葡萄充分吸收营养。科学使用农药,仅在葡萄的萌芽、展叶和套袋前等关键时期适量用药。疏果后给每一串葡萄套袋,防止日灼,减少病虫害,提高葡萄的甜度,改善果面光泽度。一系列举措,让红枫湖镇种出的葡萄品相、品质上佳。

在生态化、标准化、品质化的加持下,贵山贵水加上招商引资来的“贵人”,共同成就了红枫湖畔的“贵果”。

除智联农业公司的种植基地外,红枫湖镇的右七、大冲等其他沿湖村寨也种有葡萄,总体面积超过1万亩,主要品种为水晶葡萄。“为提升亩均产值,我们将总结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经验,向全镇更大范围推广,形成红枫湖葡萄的整体品牌效应,带动更多农民种植‘贵果’增收。”红枫湖镇高级农艺师涂勇说。(贵阳网·清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