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贵州人丨陈东彪:默默无闻为老百姓做事是最大的快乐

2022-10-12 09:26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贵州人,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迎难而上的勇气、主动作为的志气、开拓创新的锐气;从他们的故事里,你能读懂“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因为,他们是新时代的贵州人。

“一天民政人,一世民政情。”这是毕节市七星关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东彪一直秉持的信念。

1968年出生的陈东彪,如今已年过50,但他对工作依然抱有热情,2019年获得“全国民政系统作者”“毕节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陈东彪的童年非常不幸,1970年,两岁的他因一次医疗事故永远失去了右下肢应有的功能;1976年1月12日凌晨,父亲在一次追捕逃犯的行动中被子弹击中不幸牺牲。

陈东彪的求学之路也充满坎坷,因身体原因几次被一些学校拒之门外。1986年,他终于被原毕节地区财贸学校商业会计专业录取,毕业后被分配到民政系统工作,从此,便注定了他将与民政系统结下不解之缘。

在从事民政工作的这几十年中,陈东彪找到了人生新的目标追求,他说:“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

2002年,面对刚实施的低保制度,他认真学习国家有关低保政策,刻苦钻研工作业务,积极参与制定并修订了《毕节市七星关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和《毕节市七星关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当年将符合保障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25706人纳入了城市低保保障范围。

2009年11月,全省农村低保工作会议后,面临新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大量的工作需要去落实。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陈东彪没有退缩。截至2021年12月,七星关区纳入保障的城市低保对象6758户18078人,农村低保对象25678户58660人。全区210745人脱贫人口纳入兜底保障48282人,占比达22.91%。

“他的吃苦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令人敬佩,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是陈东彪身边工作同事对他的评价,陈东彪除了工作认真,这些年来,他对困难群众格外关心和关注,并且热心解决问题。他曾帮助过一个困难群众,对方急需住院诊断治疗,可无力支付治疗费用,陈东彪多方奔走,解决了急难救助资金2万元,使其得到了及时救治。

这样的故事在陈东彪的职业生涯中还有很多,他说只要能默默无闻为老百姓做事,就是最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