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春节到,一起迎“春”吧!

撰稿:一凡 | 2024-02-10 14:25

中国人对于“春”是无比钟爱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当春天来临,人们仿佛自己也获得了新生一样,尽情地讴歌和赞美着“春”!所以,“春”的寓意也变得无比丰富起来。

曹植“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里的“春”,泛指一年;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里的“春”,是借用梅花指代春色;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里的“春”,是指万木焕发生机,旺盛地生长的样子……

那么,“春”的本义是什么呢?

图1:“春”字的大禹书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春”字(见图1),据说是大禹留下的字迹。其上部是个“艹”字头,下部是个“屯”。而“屯”的形象则是指初生的幼苗正在冲出土层的样子,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图2:“春”字的甲骨文写法

到了甲骨文的“春”字(见图2),就表述得更加详尽了。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野草重新发芽吐绿,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而这一切的动力源泉,都来自于太阳。从这个字可以看出,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认识到太阳对于地球万物的作用。

《说文解字》:

春,推也。

指的是某种神秘力量的推动,使太阳抚照下的草木破土而生。所以,“春”的本义就是,在某种神秘力量推动之下,太阳抚照,万木滋荣的时节(即春天)。

图3:“春”字的金文写法

金文时期的“春”字更加生动一些(见图3), 太阳(日)是地球万物生长的源动力,在“日”的“推动”下,一颗倔强的新芽(屯)正在蓬勃地向上生长,最上面的草(艹)也是一派生机。整个字,有着一种向上的气势。

“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甲骨文里经常用“屯”表示“春”,辞里的“今屯”,就是“今春”的意思。

图4:“春”字的小篆写法

秦代小篆“春”字的写法(见图4),基本上继承了金文“艸、屯、日”的结构。只是字形变长了,“日”字跑到了左边,这可能是为了书写方便。

到了汉代,隶书在小篆的基础上作以改进,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写法。

图5:“春”字的隶书写法1

其中一种,基本上保存了小篆的写法(见图5)。另一种,则作了改进(见图6),上面的两个芽苗变成了三个“草”,也就是“卉”字;又在中间加一个人字(估计这个“人”是能使万物繁衍的神人);下面是一个“日”,而原本表示声符的“屯”消失了。这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在太阳的照耀之下,神人催生了万草生长,这就是春。

图6:“春”字的隶书写法2

再一种隶书的写法变化就更大了(见图7),将“草+屯”的结构完全改变了,连写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春字头”。字体完全变形,至此“艸”形消失,“屯”形消失,和我们今天写的“春”就差不多了。

图7:“春”字的隶书写法3

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其中,对“春生”赋予的期望往往是最高的,“春节”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就是“春节”。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南方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最为热闹。

图8:“春”字魏碑、唐楷、行书和草书的写法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因此,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