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制造丨科技“红娘”高效“联姻”,让研发成果直通生产线

2025-05-06 20:02

强化创新驱动,除了基础研究的“行家里手”,还需要懂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工巧匠”,在贵州,有一批技术经理人,他们为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牵线搭桥,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应用的精准“联姻”。

在贵阳贵安发展·光谷智算产业园,高级技术经理人陈丽娜正忙着查看厂房建设情况。去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模拟系统”项目以知识产权作价千万入股成立公司,目前,该公司正与上海生产商合资共建高端医疗器械生产线,这其中,都有陈丽娜的身影。

贵州医科大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处副教授,贵州华医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陈丽娜

贵州医科大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处副教授,贵州华医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陈丽娜介绍,2022年他们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博士参加一个创新创业比赛,发现了他们手上的专利比较有实用价值,经过多次商讨,并和市场方对接,对专利进行评估。今年年初项目已落地贵安,打算完成2000方的GMP厂房建设。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博士,贵州华医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崔君拴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博士,贵州华医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君拴告诉记者,技术经理人在项目推进、资源对接、发展规划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未来他们将聚焦疾病的一些新的适应症,将在脑卒中的介入手术器械、脑出血的外科手术器械等方面,进行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

陈丽娜经手的科研成果不止这一项,在她看来,技术经理人要凭借专业信誉与资源整合能力,成为双方信赖的纽带,精准匹配供需,保障转化流程顺畅。

贵州医科大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处副教授,贵州华医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陈丽娜

陈丽娜说,技术经理人和科研人员要聊技术、聊实验数据,也要和老板聊经济、聊融资,还要会算账、会找人、会找资源。他们会主动找上在医院或者学校的老师,把他们手上的成果、专利进行筛查,看市场需要什么,再去找供需方。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向欣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向欣介绍,临床工作中,他们在使用手术器械、药物的时候,会迸发出很多点子去改进。但是做出的东西没有办法走入市场。贵州医科大学就成立了科创处转化平台,技术经理人对他们的帮助非常大,激发了大家的创造力,目前,他们科有20多个人申请了各种专利,总数达到100多项。

目前,贵州医科大学与多家企业在医药领域深度合作,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交易额保持高速增长,从2016年的240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38亿元。

在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样作为技术经理人的武晓,每年近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出差。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 武晓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武晓说,出差就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早上充满电的手机,到十点的时候已经没电了。科研团队往往更担心成果价值贱卖、合作对象是否值得信任,企业关注点在于这个技术带来的实用价值,都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应用。经过她的手的科研成果目前就有10多项,链接的企业也有10家左右。

经过武晓的牵线搭桥,研究院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相关技术成功助力贵阳一家公司开拓了新能源汽车电缆市场,向新质生产力迈进。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性能复合材料团队负责人 龙雪彬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性能复合材料团队负责人龙雪彬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比较广,电线电缆绝缘层用的就是高分子复合材料,通过武老师介绍,他们跟中安科技达成合作,针对他们的技术需求来做开发,再应用到产品上去,现在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电缆已经实现量产。

目前,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已与吉利汽车等200余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技术成果辐射汽车、家电、农业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贵州持续推广“科研人员当技术经纪人,让研发成果直通生产线”的经验,目前,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贵州基地已培养初中高级技术经理人674名,一批“黔版”技术经理人作用正在凸显。去年,贵州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25.4%,科技成果正源源不断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