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侗乡鼓楼:木构建筑的瑰宝

2025-03-22 11:04

在黔东南州黎平市肇兴侗寨,一栋栋吊脚楼之中,高高矗立着形似密檐佛塔的木构建筑——鼓楼。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也是侗族人民集会和议事的场所。作为民族建筑的代表,鼓楼不只是侗族文化的象征,也是我国木构建筑的瑰宝。

杨秋娥 摄

侗族有聚族而居的传统,通常一个族姓居于一个侗寨,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寨子规模不断扩大,于是以主寨为中心,发展成上寨、下寨或老寨、新寨的聚落格局。侗族人家建寨皆循古训“先修鼓楼,后起民房立寨”。

按侗族的习俗,每一族姓都要建一座专属的鼓楼。肇兴侗寨全寨分为五大房族,并由此形成五个分寨,于是就有了“仁、义、礼、智、信”五座形态各异的鼓楼。各分寨村民在各自的鼓楼举办踩堂祭祖、聚众议事、嫁娶丧葬、迎宾送客等大事。特别是逢年过节,侗族人民聚集在楼前广场上唱歌跳舞,正如清人诗云“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年丰”。

杨代富 摄

鼓楼层层叠叠、雄伟壮观,其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是侗族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鼓楼的主体建筑结构分别由4根主柱和12根辅柱构成,其中,主柱代表了一年的四季,而辅柱则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

肇兴侗寨的五座鼓楼,智、信、义鼓楼有11层,仁鼓楼有7层,礼鼓楼有13层。每一座鼓楼皆是雕梁画栋,彩绘精美,上书有楹联,六边形的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顶部为八角攒尖顶。尖顶之上,缀有宝葫芦或千纸鹤,代表祈愿寨子吉祥平安。

黎平县肇兴侗寨鼓楼 图源中国民族报

侗寨鼓楼结构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拔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鼓楼整个建造过程,全凭掌墨师傅依借一根丈杆、一把直尺、一个墨斗盒,指挥木匠工人将成百上千错综复杂的木梁、柱、椽、枋、板等材料衔接起来,不用一钉一铆。鼓楼属于全木建筑,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充分反映了工匠的科学思维和高超技术。

2006年,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