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买房人,正在假投资真亏钱
这两天,我接到无数个咨询。一半以上的咨询,都与“买卖和置换房产”有关。这其中——80%以上的骚操作,都是左右横跳的瞎折腾。
如果,近期你有买卖置换房产的计划,请一定要耐心把此文看完。
请先认清大势——今年,也就这样了。再不会大涨,也没有崩盘,更多是横盘阴跌的乏味。
看过无数洋洋洒洒的宏观分析,说到底,也就上面两行字。能影响房价中短期涨跌变化的,也就三个——信贷、地价、被低估的价值洼地。先来说,信贷。
近两天,所有人都在讲“央行首提房地产两个维护”。——维护房地产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救市了?要信贷宽松了?对于九重霄的只言片语,我一向不听怎么说,只看怎么做。
——截止8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2%。8.2%意味着什么?关键要看过去——2009-2010年,楼市大涨行情时,M2增速17.8%、27.68%、19.7%;2015-2016年,楼市大涨行情时,M2增速12.2%、13.3%、11.3%;2020-2021初,楼市分化上涨时,M2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10%以上。
一波上涨行情,起码需要10%以上的货币增速,并维持半年以上。而现在8.2%的货币增速,显然无法支撑起一轮上涨行情。再来说,地价。第二轮集中土拍结束了,喏,下面就是各重点城市的土地出让情况——所有城市,50%以上的地块底价成交,0溢价;各重点城市的平均楼面价,全面下降5%-10%;长春、福州、济南、天津、沈阳、广州、杭州,流拍率超过30%。这还说啥,就是地价跌了呗。最后来说,各城市的市场现状。其实,也就是两句话——1、该涨的,早涨过了两轮。排名前20的一二线重点城市,譬如北上广深、杭宁苏锡成……哪个不是“四年连续两轮大涨”。
2015-2016,涨了一轮;疫情之后,又来一轮。
2、是洼地的,早被填平了。2015年以前,同类城市之间,存在大量洼地。譬如,杭州和南京存在价差洼地,杭州房价低于南京。西安和郑州也有价差洼地,西安房价要低于郑州。合肥与其他二线省会还有价差洼地,合肥远低于周边二线省会……经历4年的连续两波上涨,同类城市之间,早已被填平。
西安的房价,早已超过郑州;杭州的房价不仅超过了南京,甚至逼平上海;合肥恨不得跳起来,打爆武汉的脑瓜子……四年充分的大涨,让城市该有的价值,早已投射到房价上。甚至只有高估,没有低估。当信贷基础无法支撑行情,当地价基础无法支撑大涨,当所有洼地都被填平……影响中短期房价的三大因素,都被泯灭。
楼市,已经陷入横盘静淡市。
今年,也就这样了。可怕的交易成本。前面说了,现在是静淡市嘛。静淡市,总有下跌嘛。一下跌,就总有人憋不住吗。郑州跌了,我要不要把郑州换到珠海,珠海刚来了个大概念;深圳跌了,我要不要把深圳换到上海,上海似乎更加好;青岛跌了,我要不要卖掉青岛,南下长三角;杭州跌了,我要不要卖掉杭州……
绝大多数人能有这样左右横跳的瞎操作,都是因为——90%以上的人都不清楚,一套房子的交易成本有多大。我们来算笔账——第一个成本,是折价成本。
大涨牛市里,价格折损为0。所有卖家都捂盘不卖,所有买家都抓耳挠腮,哪有什么价格折损。但是在静淡市里,绝大多数房子都无法以正常的市场价成交。怎么理解这句话? 举个例子如果,同一个社区的同一类房源,绝大多数在绿中介和黄中介的挂牌价是300万。那么,这套房子的市场价就是300万。但是,现在是静淡市——各个城市的二手房,动辄都是10多万套以上的挂牌量。中介门店,恨不得五天关门俩。主导权全在买方,但凡有成交,往往都是最低价——能从300万砍到290万的,先成交。不能跌的,后成交。只要有成交,必有折价损失。折价成本有多高?
静淡市中的折价成本,一般在5%-10%之间。越大的社区,挂牌量越多,内卷越狠,折价越凶残。第二个成本,是税费成本。契税1%-3%,中介费2%-3%;不满五唯一,要缴纳2%左右的个税;不满二唯一,还要缴纳5%的增值税;部分城市,非普通住宅还要征收2.6%-5.3%的豪宅税。
所有税费加在一起——一套房产的交易税费成本,约为5%-12%。有人说,现在卖房子都是买家交税。大涨行情里,税费买家掏。别忘了,现在是横盘震荡的静淡市,卖家起码出一半。第三个成本,是时间差导致的资金成本。目前一二线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已经普遍上浮25%以上,全面突破6%。
但是,此轮房贷利率大涨之前,诸多房子还是趁着房贷折扣进场的,甚至还有很多85折或8折利率。这种房贷利率的上浮或打折,是伴随一套房贷的整个生命周期。同样一套总价300万的房子,贷款30年——85折利率和上浮25%利率,利息差额高达80万以上。这80万,就是你买卖交易的资金成本,它在不知不觉吃掉你的浮利。
一二线城市,已经出现了楼市的内循环。靠资产赚到钱的那批人,开始加速了换房置换和改善的速度。请记住一句话——一二线城市或许不缺房子,但缺“真正能满足改善需求的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