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瓜果飘香绘“丰”景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4-10-23 15:00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近日,威宁各类时令瓜果大量成熟上市,处处散发着清甜的味道,乡间田野一派繁忙景象,上演着瓜果由“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的好戏。

在哈喇河镇大黄梨示范种植基地,素有“中国八大名梨”之美誉的“威宁大黄梨”大量上市进入销售高峰。梨树下,务工群众们绕枝选果,采摘、装袋、背运、装框等,忙碌的身影成了秋日丰收的美丽图景。

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扩大大黄梨规模。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之精心管护的加持,这里出产的大黄梨产量高、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远销省内外。

哈喇河大黄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关华告诉记者:“它的特点就是个大、皮薄、汁多、酸甜可口,现场测试了一下,它的含糖量达到了15度左右,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四川等地。”

丰收的季节,行走在乌蒙山腹地的威宁,处处果香四溢。在迤那镇、雪山镇、黑石头镇、猴场镇等各苹果种植基地,晚熟苹果喜获丰收,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氛围。走进猴场镇格寨村印落福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苹果种植基地,果园里,务工群众们穿梭在果树间,忙着采收苹果,山地单轨运输车来回穿梭,将刚采摘下的苹果运下山,丰收的繁忙景象绘就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绚丽画卷。

素有“阳光城”美誉的威宁,拥有着高海拔、低纬度的地理优势和光照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这里出产的苹果色泽深红、含糖量高、口感好、耐储运,被当地人称为“高原小甜心”。近年来,威宁立足资源禀赋,将苹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通过一些列措施,全力构建现代苹果产业体系,成效显著。目前,全县苹果挂果面积约15万亩,年产量约28万吨,综合产值达12亿元。

“‘威宁苹果’很受市场欢迎,近几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年以来,我们已向泰国、越南等国家出口300余吨。”威宁自治县特色经果林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睿说。

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除了满园的特色水果,威宁高山冷凉蔬菜同样“丰”景如画,不断丰富着群众的“菜篮子”。

在么站镇平原村,采收完马铃薯后轮作的白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务工群众们忙着采摘、装框、搬运、称重……新鲜采收的白菜装车后将运往各个销往点。同时,在小海镇小张关村,1400余亩白萝卜也迎来收获期,从田间地头到清洗车间,工人们忙个不停;在草海镇中海村,田间地头一片金黄,韭黄采收工作有条不紊;在麻乍镇戛利村,贝贝南瓜挂满藤蔓,产销两旺形势喜人;在炉山镇可界村、二塘镇茶山社区等地,温室大棚轮作农作物或种、或收……

“丰”景如画的威宁,大量种植了荞麦、马铃薯、玉米、蔬菜等各类农作物;种植了苹果、梨、桃子、石榴、葡萄等多种特色水果,品质优良,产量可观。

一个个果园硕果累累,一项项产业欣欣向荣。威宁正以产业兴旺为引擎,“农”墨重彩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