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丨声音课堂【古诗词小学堂】今日重阳节——杜甫《登高》

原创 | 2021-10-14 08:32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声音课堂》2021特别策划——《古诗词小学堂》,带你了解古诗词里的传统节气。

“细雨双林暮,重阳九日寒。”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跟随杜甫感受《登高》中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点击下方音频,进入上课时间!

【课堂笔记】

有人说,读杜甫的诗歌,仿佛就是在读唐朝的一段历史。在唐朝的全盛时期,青年杜甫也曾经有过“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暮年的杜甫虽然仍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势,可是安史之乱毕竟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尝尽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凄凉况味。难怪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往往从个人的身世悲感中升华出深切的家国之忧,又因深沉的家国之情而忘怀一己之愁。他的诗不仅是在书写自己的痛,更是在书写一个时代的痛。

唐大历二年(767)九月九日重阳节。夔州(今重庆奉节)瀼西的一所草堂里,一年前由成都漂泊至此的杜甫一家迎来了重阳节这一登高思乡的节日。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百感交集中,登高凝思的杜甫仿佛忘了自己这样伫立了有多久,直到暮色渐渐将他重重包围仍浑然不觉,他似乎忘了衰弱的病体其实并不适宜长时间停留在寒风中,他深沉的思绪随着不尽的长江一直奔向远方、远方……

点击音频,感受诗意中的“重阳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