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老人丨苗岭酒俗拾零
《黔故续谈》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编辑出版,本书由馆长冯楠担任主编,馆员陈福桐、张彦夫担任副主编,杨祖恺、许国珩等参加编辑。本书从不同侧面记述了近百年贵州社会历史事件、风云人物、英贤轶闻趣事,以及地方民族风情、历史名胜古迹等。编辑中,突出笔记文学所具有的野史杂说的特点和地方特色,务求史科翔实,文风简约,生动活泼,对近现代史聊补缺闻。
苗岭酒俗拾零
樊申炎 吴正光
苗岭山脉横亘于贵州东南部,因山上聚居苗人而得名。苗岭村民事事都离不开酒,从种种用酒活动中可窥苗岭山区的历史文化、人文礼仪、禁忌信仰和风土民情。
迎客酒
客人进寨,苗族同胞便在崎岖的田坎路上设置拦路酒,对客人唱拦路歌。少则三五道,多至十二道,最后一道设在寨门口,一对牛角酒杯悬于门楼正中,两位身着盛装的苗族少女(或着古装的寨老)双手捧着牛角杯,向来客敬酒。
这时,客人可千万别用手接牛角,否则主人一松手,那沉甸甸的一角酒就全归你了。
进门酒
客人光临,主人不是忙泡茶,而是忙敬酒,有“跨一道门槛,喝一碗酒”的习俗。客人离开时,还得再喝一次出门酒。
喝进门酒和出门酒有两种喝法,一是双方将自己手中的酒喂至对方口中;一是宾主手腕交叉,同时各喝各自手中的酒。
敬客酒
吃饭时,主人向客人敬酒,一敬便是两杯。这两杯酒必须一口干,如果干不了,可分几口喝,但不得放杯。第三杯就可放杯慢慢喝了,但必须喝完。
喝到一定时候,家庭主妇偕同姑娘、媳妇,手持酒碗、酒杯,唱起高亢豪放的酒歌,从客人身后敬酒。先敬主人中的长者,顺着敬一圈,又反着敬一圈。一首歌喝两杯,最后再敬一轮,谓之“漱口酒”。
送客酒
客人回家,主人手持酒碗,一路唱歌送客。几步一首歌、几步一碗酒,似乎这依依离别之情全在酒碗中。
若是贵宾,人们则先在铜鼓坪上踩铜鼓、跳芦笙,来为贵客送行。男女老少围着铜鼓跳起来,寨老宣布送客,将红绸挂在客人身上,顿时一片欢腾。人们唱着歌,将五颜六色的花带系在红绸上。客人出寨门,再喝一口酒,主人在客人脸上打个红色酒印。主人满足,客人荣耀。
婚礼酒
结婚办酒那天早晨,新郎把新娘接到家中。下午,新郎家亲戚前来祝贺。吃喜酒时,客人分坐于一张长桌旁,桌子随着客人的增加而增加,有先来后到之分,无尊卑贵贱之别。客人一坐下,主人就敬酒,酒至半酣,开始唱歌,连唱几天几夜,直至客人散去。
新娃娃酒
生头一胎,不论男女,都要庆贺。产后三天,贺者带上1升米、4至12个鸡蛋以及衣帽等,馈赠产妇及婴儿。产妇家备办酒宴招待,宾主共喝“新娃娃酒”。
第7至10天,婴儿外婆家也来祝贺,产妇家亦摆酒宴,并请寨中族人作陪。
建房酒
建房前,先从地基上取一团鸡蛋大的泥巴,放在做甜酒的土坛中,以酒成与否作为能否建房的依据。再选上一棵树作中柱,择日上山,带上祭品,面向东方祭树,然后砍树,以树倒东方为吉利。
立房当天,祭祀鲁班。然后,木匠喝酒,主人喝酒,众人随之喝酒,方可动手建房。
扫寨酒
为免火患,每年冬季都要举寨进行一次“扫寨”活动。是日,家家户户将火熄灭,将寨子打扫干净后,聚集于寨前河滩上。各家用卵石垒灶,分食为扫寨而杀的牛。到夜幕降临,篝火熊熊,酒歌阵阵。
敬耕牛酒
苗族同胞崇拜牛,逢年过节必须以酒敬耕牛。待牛吃喝过后,人们才能用餐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