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这个字的简化方式,很特别!
义,是孔子最早提出的。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在他的著作中也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灭亡”。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如果礼义廉耻不能得到推行,国家就会灭亡。把“义”推到了一个很高的维度。那么,“义”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图1:“义”字的甲骨文写法1
从“义”字的甲骨文写法可以看出(见图1),它是由“羊”和另一个图形组成的。这个像带齿钉耙一样的图形,又是个什么呢?
图2:“义”字的甲骨文写法2
再来看看“义”字的另外两种甲骨文写法(见图2),显得更清楚和丰富。其中,“齿”显得更加锋利,好像是古代的武器戉(钺)。而金文的“义”字写法上又有了一点不同(见图3),下面部分像是个“我”字,“我”正是一种用作仪仗的武器。那么,问题来了,把“羊”和用作仪仗的武器摆在一起又有什么意义呢?
图3:“义”字的金文写法
羊是温顺的食草动物,其肉质更肥美,也更容易猎捕。所以,羊成为了远古祖先重要的肉食来源,也常被用于祭祀,并引申出吉利、吉祥的含义。“羊”和“祥”是通用字, 后来“羊”被用来专指动物。因此,又另外造了 “祥”字,表示吉利、吉祥。
把“羊”和用作仪仗的武器摆在一起,这是一种祭祀活动,表示祈求吉祥,祈求没有战争。亮剑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维护和平,这就是“义”,代表了公理。
图4:“义”字小篆的写法
“义”字小篆的写法基本也保持了金文的字形结构(见图4),线条优美,字形规矩。
图5:“义”字隶书的写法
图6:“义”字魏碑、楷书、行书和草书的写法
大家是不是发现了,简体字的“义”好像与甲骨文、金文、小篆等都没什么关系,那它是怎么简化来的呢?现代简化字的造字原则无外乎几种,要么草书楷化,要么古来就有异体字,要么就是截取其中一部分……
图7:“乂”的甲骨文写法1
可是,像“义”字这样的情况很少。它是一个新造字,它的音旁是“乂[yì]”。先看看“乂”的甲骨文写法(见图7),是双手持握着一个“交”形的剪子,表示拿剪子剪去多余的东西。也有的甲骨文写法更加简化(见图8),只画了个“剪刀”形,没有了双手。
图8:“乂”的甲骨文写法2
《説文解字》:
乂,芟艸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乂,割草。
所以,《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就是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行得有理、正当,合乎道德。
图9:“乂”字的楷书和行书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