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128期 总第504期)

贵州资本市场 | 2025-07-10 11:17

一、债券通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扩容,中国债市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据《证券时报》报道,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同志宣布债券通扩容的措施:一是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近期将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支持更多境内投资者走出去投资离岸债券市场。二是优化债券通项下的离岸回购业务机制,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便于境外投资者开展流动性管理。三是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进一步满足投资者的利率风险管理需求。今年将建立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扩大互换通报价商队伍,并调整互换通每日交易净限额。

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积极研究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其他措施。一是深化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联通合作,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高质量流动性资产。二是提升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水平,推动建立面向境外投资者的一站式开户平台,与财税部门共同推动明确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后续免税安排。三是丰富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产品体系,提升市场流动性,推动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二、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凸显制度包容性,生物医药企业踊跃申报。据《证券日报》报道,科创板开板6年来,已有20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塑造了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版图。截至目前,上述20家生物医药企业中,已有19家实现核心产品上市。据初步统计,2018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已向市场推出17款1类新药,合计约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日益成长为我国医药创新的中坚力量。

业内人士表示,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为生物医药、半导体等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硬科技”企业开辟上市通道,助力其融资后加大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同时,有利于吸引长期资本投入科创领域,深化资本与科技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三、中证协修订《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并征求意见。据《中国基金报》报道,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目前正在征求行业意见。此次修订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明确以贿赂等手段干扰监管执法将被纳入违法失信范畴;二是鼓励券商主动赔偿欺诈发行等导致的投资者损失,券商以先行赔付积极减轻或消除投资者损害的,可免于记入执业声誉信息库;三是完善诚信信息来源,将来源于证监会诚信档案数据库的信息调整为会员自行报送。

此外,《管理办法》中明确对通过先行赔付机制主动减轻或消除对投资者违法损害的证券公司,相关处罚信息可免于记入执业声誉信息库。发行人因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相关证券公司主动与受到损失的投资者达成协议予以先行赔付,积极减轻或消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违法损害的,由其向协会申请,对相关行政处罚信息不予记入执业声誉信息库。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规定有利于引导证券公司自愿及时先行赔付受害投资者,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缩短维权周期,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四、安徽:出台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12条”。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近日,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12条重点措施。

在金融服务支持方面,《措施》规定,支持政策性、商业性银行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共同开展“银团贷款”,按照不同项目类型为集群企业设计针对性、差异性融资计划,强化信贷资源供给,对产业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中长期领域加大贷款投放。依托安徽省项目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搭建集群融资专区,持续推广“1+10”全流程项目融资对接模式,支持银行、保险、租赁等金融机构协同创新差异化专属融资产品和服务,为项目主体提供更加精准、便利的多元化接力式融资服务。

在产业链招商方面,引导集群动态绘制产业链图谱,针对链条薄弱环节,摸排梳理目标企业清单,开展靶向招商;鼓励依托“链主”企业,引进配套企业、上下游企业和生态合作伙伴,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集群;行业主管部门积极组织产业链供需对接会“进县入园”,支持集群企业参加安徽省内外供需对接等活动。统筹开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市场匹配度四维诊断,形成“问题清单+提升路径+项目支撑”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特别声明:

本栏目旨在及时收集整理资本市场重要信息供各市场参与方学习、参考、借鉴,文中涉及的任何案例、行业、板块、概念等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栏目所收集整理的信息力求准确可靠,但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不作保证,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