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记者贵州行:感知媒体创新与乡村脉动

贵州广电国传中心 | 2025-09-12 14:40

跨越山海,一场中非广电视听领域的深度对话在贵州悄然进行。9月7日12日,由商务部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指导、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研修学院承办的“肯尼亚新闻记者研修班”赴贵州参观考察。来自肯尼亚的28名新闻官员和记者,带着交流的渴望踏上贵州这片土地,也从这里带走了对中国媒体发展、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鲜活认知。

他们的脚步从媒体行业的专业现场开始。在贵州广播电视台,代表团走访了4K超高清演播中心、融媒体指挥调度平台等核心部门。肯尼亚同行们对AI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落地、超高清制播体系构建表现出极大兴趣,频频与技术人员交流细节。正如一位记者所言,“媒体融合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思维革新”。贵州广电在体制机制创新与内容生态建设上的探索,为同样处于转型期的非洲媒体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真正的人文理解,往往发生在媒体之外的更广阔土壤。随后几天,代表团走进贵州省博物馆,从东汉铜车马鹭鸟纹蜡染百褶裙中阅读贵州的悠久历史;漫步青岩古镇,感受历史厚重感与现代活力交织并存;在修文阳明文化园,“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穿越时空,成为东西方思想对话的桥梁。

真正拉近彼此距离的,是那些充满温度的生活现场。在黔南州好花红村,布依族群众以歌迎宾,在叶辛书院里,肯尼亚记者们亲手尝试打糍粑、学剪纸,聆听文学与村落的故事。一位名叫默茜的记者被村民的歌声打动:“这里每个人都在唱歌,每首歌都在传递感情。”这种基于乡土的温度与共享,让非洲朋友看到了一个不同于国际媒体报道中的、真实而立体的中国乡村图景。

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文化层面,也体现在技术赋能中。在贵州多彩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主导运营的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代表团目睹了数字技术为乡村带来的全新可能。在这里,古老的村落与前沿的数字视听技术相遇,传统工艺通过电商直播焕发新生,村民成为数字内容创作者,乡土文化借助科技力量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些实践清晰展现出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平台,更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

最具象征意义的或许是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互动——肯尼亚记者与盲人乐队即兴共舞,热情随性的舞步与热烈的欢呼,成为“看不见的乐手,看得见的共鸣”的最佳注脚。而当非洲记者唱起《奢香夫人》、中国同行回应以肯尼亚经典歌曲《Jambo Kenya》时,音乐已然成为无需翻译的交流。

这场跨越山海的相聚,不仅是一次专业领域的深度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相通的文明对话。它让肯尼亚记者们既看到了中国媒体技术的创新突破,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文温度。正如肯尼亚记者杰里迈亚·瓦卡亚所言,贵州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遇的独特魅力。这些生动实践为中非广电视听合作注入了新活力,也让非洲媒体人通过贵州这个窗口,看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充满创新活力的真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