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康养文旅产业发展 持续擦亮“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品牌

大健康事业部 | 2023-05-16 14:27

“2023健康中国发展大会贵州主题会议”由人口与健康杂志社、健康贵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贵州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以“共享健康生活·共创健康未来”为主题,围绕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产业等重点领域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2023年5月12日上午举行“特色康养产业投资与发展论坛”,贵州康养产业商会、贵州广电传媒集团主办。黔西南州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邓麟宇主旨演讲,以下是主要内容:

想要建立对黔西南在中国版图上的直观印象,记住“三省结合部,万峰成林处”十字足矣。

黔西南正紧紧围绕“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中,黔西南形成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黔西南,正全力推动康养、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正全力推动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天文”条件得天独厚——这里地处北纬25°是全球黄金气候生态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拥有“春早花期长、夏凉宜避暑、秋爽云天高、冬暖树常绿”的四季康养气候资源特点。

“地文”资源独树一帜——黔西南州被誉为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的典型代表,喀斯地貌特征明显、发育完全,境内奇峰、飞瀑、峡谷、河流、湖泊、云海、温泉、溶洞、天坑、地漏交相辉映,处处成景,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和独特的观赏价值。全州森林总面积1542万亩,草地面积66.63万亩,森林覆盖率61.17%,拥有植物3913余种(其中,兜兰、银杏、桫椤等珍稀植物有300多种)。

“人文”历史源远厚重——这里,是“贵州龙之乡”,拥有距今约2.4亿年的“贵州龙”化石,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发现海洋性动物和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地方;这里,有兴义猫猫洞、张口洞和安龙观音洞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41处,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这里,还是“夜郎文化遗址”,全州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项20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10项128处。黔西南州全域属左右江革命老区,红军长征途径黔西南7县(市)66个乡(镇),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迹。同时,我们笔山书院闻名遐迩。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兴义士绅和民众自发筹资修建书院,因院后奇峰耸立,酷似笔架,故名“笔山书院”。在辛亥革命以后,在这里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兴义的笔山书院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摇篮,无数英杰从这里出发,后来分别登上贵州及至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教舞台。

大家知道“加油”一词的来源吗?清道光、咸丰年间,晚清名臣张之洞之父张锳担任兴义府知府,连续14年,每到午夜交更时分,他都会派两个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如果见哪户人家有人在挑灯夜读,便去帮他添一勺灯油,而且在他们临走之前就说:“府台大人给先生添油”,这就是“加油”一词的由来。“加油”文化正是最具黔西南特质的精神力量。

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这里不但有天文、地文、人文,而却山川秀美、景色迷人、旅游资源层次丰富、组合良好,旅游资源大普查结果显示,全州共有旅游资源单体6548处,覆盖全部12个主类,境内拥有兴义马岭河峡谷、兴义万峰林、贞丰双乳峰、兴仁放马坪、安龙招堤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3个,普安森林温泉、册亨县万重山景区、望谟县蔗香滨湖康养小镇旅游区等国家3A级旅游景区39个,以及兴义锥状喀斯特国家自然遗产地、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仙鹤坪国家森林公园、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明十八先生墓等国家级文化和自然遗产。

食药资源优质富集——黔西南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7万亩,产量55万吨,产值40亿元。包括天麻、石斛、灵芝、金银花、薏仁在内的中药材种植品种80多个,种子种苗基地30多个,打造了兴仁市和安龙县2个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大县(市)。

交通条件便捷可及——黔西南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素有“滇黔锁钥、盘江明珠”之美誉,是三省(区)结合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州府所在地兴义市位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圈的中心,区位优势突出。到2025年盘兴高铁建成通车后,将补齐交通运输网络的最后一块拼图,安全、便捷、高效、可及的五位一体交通运输体系即将全面构建完成。

康养产业朝气蓬勃——“十三五”以来,黔西南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发展大健康产业部署要求,依托黔西南特有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康养产业、康养事业、康养赛事加快发展。康养+旅游、康养+体育、康养+农业等业态逐步兴起,贵州天地药业、贵州德良方药业、贵州苗药、贵州云峰药业等一批大健康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黔帝龍草”“兴仁薏仁米”“安龙石斛”等特色健康产品。医疗机构、医疗设施、医疗能力不断提升,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361家,其中三甲医院3家(州人民医院、州中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0家。在全省三级医院中,州人民医院排第6位、兴义市人民医院排名第4位。在中医方面,目前全州有2名省级名中医、22名州级名中医。我们遴选27名指导老师、53名继承人开展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建设6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同时,全州非医疗保健机构不断发展壮大,民间中医药疗法,包括针灸、药浴、足疗、推拿、磁疗等理疗康复业态不断发展,重康养、治未病的氛围不断形成。

目前,黔西南州医养结合机构有6个,已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6个,省级基层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试点24个,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试点10个,安宁疗护试点2个;兴义市已创建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正在积极开展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创建。黔西南州医养产业虽然起步晚,但是空间大、势头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黔西南正紧扣时代脉搏,全力打造国际高端医养结合康养产业示范区,形成集养老、医疗、旅游、金融、保险、地产、互联网等一体的系统性产业链,形成全方位、一站式、高品质康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