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26期 总第402期)

贵州资本市场 | 2025-02-12 09:09

一、并购重组好戏连台 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日前,东风科技、长城军工、东安动力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或间接控股股东可能发生变动,涉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两大央企集团。

上述情况释放出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的最新信号。市场人士认为,近期的并购重组市场特点鲜明,体现在“硬科技”并购热潮涌动、央国企重组整合提速、券商行业整合浪潮再起三大方面。随着监管部门持续优化并购重组估值以及支付工具等机制,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更多标志性案例有望不断涌现。

对于并购整合正在推进中的券商而言,双方优势互补,未来有望实现“1+1>2”。以国联证券发行股份购买民生证券99.26%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获证监会批复为例,该案例是新“国九条”实施以来首单获得注册批复的券商并购重组项目,也是券商行业整合的标志性案例之一。

机构人士认为,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和市场生态持续优化,券商并购重组有望持续活跃。业内人士表示,预计2025年行业并购重组将持续活跃,头部券商有望通过较强的资本使用能力实现外延式整合,部分中小券商则更注重区域和业务互补,实现弯道超车,同时,同一实控人旗下并购整合事件及央国企聚焦主业、转让旗下券商股权也有望产生并购催化效应。

二、开年频频举牌银行股 险资持续布局权益市场。据央广网消息,近期,保险资金频繁“扫货”上市公司股票。根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包括平安人寿举牌邮储银行H股和招商银行H股、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阳光人寿举牌中国儒意在内,险资四次举牌三次投向H股,同样也有三次投向银行股。同时,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另外,记者获悉,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复开展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为520亿元。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近期监管层频频发声,反映出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在投资长期方面的优势和决心。”有业内专家表示,保险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保费收入形成的各项准备金,考虑到近年储蓄险销售热潮沉淀下来的续期保费较为稳定,预计2025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将延续两位数左右的增长。而在超长期国债收益率低于主流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已成为常态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难度加大,提高权益投资比例有望成为增厚投资收益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北交所做市商队伍“扩容” 券商差异化竞争态势显现。据《证券日报》报道,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证券”)上市证券做市交易(限于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资格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为年内首家获得北交所做市业务资格的券商。当前,做市业务发展前景广阔,券商正积极申请各项做市业务资格,寻求展业新机遇,而北交所业务尤为受到券商的青睐。

同时,随着券商持续加大对北交所业务的投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行业格局也在加速变化。近期,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2024年度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排行情况与上一年度相比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整体来看,2024年,多家中小券商聚焦细分赛道,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取得显著成效,执业质量排名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做市商通过不断进行双向交易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通过买卖报价的价差获取利润。券商积极提供做市服务,一方面能够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及时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促进市场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另一方面,做市业务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开展多种类型的做市业务,券商能够有效开拓盈利来源,并助推自营业务高质量发展。

四、接入DeepSeek央企“AI+”行动提速。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热潮已经席卷至央企。消息面上,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8日发布的消息显示,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均全面接入DeepSeek开源大模型,实现在多场景、多产品中应用,针对热门的DeepSeek-R1模型提供专属算力方案和配套环境,助力国产大模型性能释放。

除了三大运营商外,也有其他央企旗下的产品近期牵手DeepSeek。业内人士认为,在国资系统大力推动“AI+”专项行动、“科改示范”“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等的大背景下,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央企与人工智能企业开展合作,更多的金融央企可能会利用DeepSeek的技术提升风险识别、投资决策、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推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