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食品里有这两个字,千万别买!坑钱又坑娃!
近年来,随着家长们对孩子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要求越来越高,市面上爆发式地涌现出各种“儿童专用食品”,如:儿童饼干,儿童面条,儿童酱油,儿童牛奶等。
这类产品都有一些共性,那就是:包装可爱,号称营养全面,还有一点,价格高。对宝爸宝妈来说,很受用,因为他们宁愿花大价钱买儿童专用食品,图个心安。
上周奥奥妈陪姐姐逛超市,她就直奔儿童食品区,买了一堆儿童面条、儿童饼干、儿童酱油等,问她跟普通食品有什么区别,她答道: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给孩子的,都要最好的,贵一点就贵一点,营养会全面一点。
但儿童专用食品,真的营养更高吗?高价购买,真的值得吗?
应该如何给宝宝挑选食品
“儿童专用”多为噱头
我国目前并没有3岁以上儿童的专用“儿童食品”标准——所谓“儿童食品”,不过是商家为了营销,创造出的一个概念而已。
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儿童食品”通常仅有外观和体积上的差别。但价格却比同类成人食品高出一大截。
所以,家长们不必因“儿童”二字而受到特别吸引,具体差别还是要细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看营养成分
按照国家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示出能量含量以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这几种营养成分的含量。
除此以外,还应标示各营养素的参考值百分比(NRV%),以提示所含营养素占个人每天能量和营养素合理摄入量的百分比。
如图中的饼干营养成分表, 100g饼干就含有能量2023千焦,占能量NRV的百分比为“24%”。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吃了100g饼干,大概满足一个成人每天能量需求的24%。
你说孩子吃了这样的饼干还吃得下多少饭呢?
看配料表
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原料及比例,因此选购食品时还有一个要看的就是配料表。在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含量最高的原料,按照排位顺序,含量依次递减。
在为孩子选购食品的时候,可以通过配料表来判断食物中的原材料含量,尽量选择前几位是天然原材料(比如面粉、牛奶、鸡蛋、水果、水),而不是白砂糖、其他添加剂。
而配料表名单太长的,通常不是好选择,所以,在为宝宝选购食品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简便的原则,就是不要买配料表太长的。
那些有“儿童”字样的食品
1、儿童牛奶
不少家长一看 “儿童” 俩字就两眼冒光,认为儿童牛奶营养肯定比普通的牛奶丰富,殊不知“儿童牛奶”里的添加剂也非常多。
为了达到孩子们所喜欢的口味,一些儿童牛奶可能加入更多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糖分,能量更高。同时还会加入一些添加剂,来增强口感。
专家提醒:高糖分增加了孩子肥胖风险,而添加剂会加重孩子的肝肾负担,不利于生长发育。
2、儿童肉松
肉松虽好,但并不推荐市面上售卖的“儿童肉松”。这些肉松一般都会添加很多盐、糖和酱油调味,口味会比较重,不适合宝宝吃。
因为成本关系,很多所谓的肉松还会增加豆粉,减少肉的含量。
有些不良商家为了给肉松增香添色,还会用到甘草粉、亚硝酸盐和色素等物质,这样的肉松更不能给宝宝吃。
建议:想让宝宝吃到营养又美味的高品质肉松,还是自己做的更放心。
3、儿童食用油
一般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时就要开始接触食用油了,但宝宝没必要使用专用油!
一般号称儿童专用油的多是核桃油、橄榄油加工制成,宣称更易吸收,促进大脑发育等等。但没有哪种油是最好的「万金油」,真正的「万金油」是各种食用油交替食用,从而获得均衡的脂肪酸。
建议:宝宝满6个月添加辅食时,跟着家人一起用油。如果家长想要选择更好的油,可以选择亚麻籽油、核桃油、紫苏油、橄榄油、大豆油等,上述这些油交替食用营养更佳!
4、儿童奶酪
“儿童奶酪”基本上都是再制奶酪,为了配合孩子的口味,往往会添加大量油脂、奶油、糖及其他添加剂,这些都对孩子的健康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成为孩子发胖的重要因素。
建议:给宝宝吃的奶酪,首选配料表简单的天然奶酪,仔细看营养成分表,选择钙含量越高、钠含量越少的奶酪,还要注意制作奶酪的原料必须经过巴氏灭菌,否则不建议宝宝食用。
另外,奶酪大都含盐,所以建议1岁以上的宝宝食用,但是不能吃太多。
5、儿童食用盐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辅食没有味道,但给孩子加盐又不好,那就加儿童专用食用盐。
其实,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不管是普通食盐还是儿童专用食盐,都不要使用。
因为奶和辅食中的碘和钠含量已经能满足宝宝的需要了,要是再给宝宝添加盐,反而会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让宝宝养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增加宝宝今后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1岁后,普通食盐少放点即可,也没必要用儿童专用食盐。况且一些儿童专用食盐碘含量低,宝宝长期使用可能造成碘缺乏。
无独有偶,“儿童挂面”、“儿童水饺”等也多是噱头。妈妈们给宝宝选购面条的时候,别只顾着“儿童”字样,一定要注意看配料表。
总之,儿童专用食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靠谱,爸爸妈妈们,多看看,多对比,别再被轻易被套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