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制造丨一线一布“织”出大产业

2024-06-25 20:34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衣食住行”的刚需产业,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较大。贵州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在人力资源、要素成本、开放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当前全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重大企业和项目,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全产业链,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文章。

在安龙县贵州浙泰轻纺城,一期生产线自去年投用后,国内外订单络绎不绝。眼下,工人们忙着赶制出口东南亚的海外订单。该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带动4000人就业。

作为一家从浙江绍兴转移而来的企业,为什么选择落户安龙?除了生产成本的降低,交通区位优势也是企业在产业转移中考量的重点。

贵州浙泰轻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武军说,原材料在重庆、四川、六盘水都可以采购,距离最远的地方只有800公里,但是到我们老家浙江就是2000多公里,成品销售,一个是广东国内市场,这边过去900公里,我们老家浙江过去是1400多公里,出口到东盟,就在广西龙邦口岸,这边过去就是352公里。

王武军提到原材料采购地六盘水,目前已经吸引了多家纺织服装原材料生产企业,在六枝经济开发区木岗产业园内,这家公司每天可生产用于服装面料制作的40吨包芯纱线,不仅供应贵州省内企业,还销往广东、浙江、湖北等地。

贵州太平洋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元新说,2019年从江苏张家港到贵州,主要纺的是仿兔毛纱、牛仔系列,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而成衣制作的另一个主要原料布匹,也能在省内实现配套。在兴仁经济开发区内,这家企业安装了800多台(套)行业内领先的生产设备,年产3500万米白坯布,是目前贵州规模较大的化纤纺织面料生产企业之一。

贵州万峰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志忠介绍,早期投入的喷水织机,转速每分钟只有500到550转,现在通过技改可以达到750转;原来穿针工序需要30到40人左右,引进了自动穿针机只需要4个人,工艺、质量各方面大大地提升了。

同时,为打通纺织服装印染环节缺失的短板,贵州还规划建设了安龙现代化纺织服装产业园、贵阳息烽绿色生态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两个产业园一期项目均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强力支撑。

安龙县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刘万民说,安龙县纺织产业园规划1500余亩,集纺织、印染、销售一体化。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各个项目建设。

贵阳绿色生态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负责人王宠表示,园区建成后将达到年产5.4亿米机织化纤印染面料和1.5万吨针织混纺染整面料的生产能力,弥补贵州省纺织产业发展短板。

从一条线到一匹布,再到一件成衣,贵州产业集聚成链的趋势日益凸显。截止2023年年底,全省轻纺服装工业企业数量超200家,从业人数超5万人,并出台了轻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规划了一核一轴两区产业布局,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蒋莉莉说,纺织行业在贵州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结合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姚炯说,从广东、上海、福建、江苏等轻纺服装产业发达地区,引进了一批代表性的企业落地贵州。这些重点企业和项目在带动产业链发展,促进当地就业,增加群众的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讯员:黔西南台 安龙融媒 杨南梅 兴仁融媒 罗天杞

记者:何远竹 王瑞刚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