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灯,照亮职教路!贵州水职院三位优秀教师的育人故事

贵州卫视公共事务部 | 2025-09-18 19:57

在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有这样一群教育工作者:他们或深耕教坛数十载,用坚守诠释教育初心;或扎根专业领域,以匠心培育水利英才;或跨界投身职教,凭奋斗斩获国赛荣誉。今天,让我们走近涂洪艳、杨正策、张颖三位优秀教师,聆听他们以爱为帆、以责为桨,在职业教育沃土上书写的动人篇章。

涂洪艳:三十载杏坛路,一生情教育心

“择一事,终一生”,这是电力分院教师涂洪艳三十载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三十年前,初登讲台的她,心中满是对教育事业的忐忑与憧憬。而这份初心,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坚定。

三十年间,涂洪艳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从东山脚下的筚路蓝缕,到红枫湖畔的高质量发展,校园里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处变化,都承载着她的教育记忆与付出。作为一线教师,她始终坚守教学阵地:在实训室,她耐心为学生示范操作,手把手传授专业技能;在深夜的办公室,她伏案备课,反复打磨教案,只为让每一节课都生动高效;在技能大赛备赛期间,她与学生并肩作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用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在涂洪艳眼中,教师的价值从不在于个人荣誉,而在于学生的成长。每当看到曾经调皮捣蛋的学生逐渐成熟,成长为支撑社会发展的栋梁;看到往日羞涩内向的孩子摆脱怯懦,自信地站在人生舞台上发光发热,她心中便充满了“桃李满天下”的欣慰—— 这份满足感,远胜于任何荣誉证书。

当拿到三十年教龄荣誉证书时,涂洪艳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她深知职教事业需要薪火相传,于是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使命:以身作则为年轻教师树立榜样,将三十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育人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后辈,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她始终牢记育人初心,坚持把专业技能手把手教给学生,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用全部热忱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从青涩的青年教师到经验丰富的教育“老兵”,涂洪艳用三十年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同事眼中的好榜样。

杨正策:三十六载水利情,深耕职业教育英才

水利工程系教师杨正策,用三十六个春秋,在水利教育事业的沃土上深耕不辍,以对教育的赤诚和对水利专业的热爱,书写下职教人的责任与担当。

三十六年前,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对水利专业的热忱,杨正策踏上讲台。作为水利专业教师,他深知水利关乎国计民生,始终将“传授专业知识、传承水利精神”作为使命,不仅讲解水利工程、水资源规划等专业内容,更把“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融入教学,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技能、有担当的水利事业接班人。

从青涩助教成长为教授,三十六年教学生涯里,备课、授课、带实习、建专业的日常,构成了他教育路上的生动图景。他曾为攻克教学难题反复钻研,在学生豁然开朗的瞬间收获职业喜悦;也曾顶着风吹日晒,带领学生开展施工、测量、毕业实习,在实践中示范专业技能。而最让他骄傲的,是看到一届届学子走出校园,扎根全国各地水利战线,成长为行业骨干与专家,这份“桃李满天下”的欣慰,是他坚守教坛的重要动力。

与此同时,杨正策更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建设者。2013年,他加入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全程参与征地、拆迁、建设,见证学校办学条件实现根本性改善;2016年,学校从中职升格为高职,他紧跟时代步伐,在办学理念更新、培养模式优化中积极出力;近年来,他又投身“省级双高校”“技能贵州”项目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打造省级高水平水利工程专业群。

三十六年教育实践,让杨正策沉淀出深刻感悟:爱是教育基石,身教胜于言传,学习永无止境,团结是力量之源。如今虽将告别讲台,但他对学校与职教事业的牵挂从未改变,三十六年如一日的坚守,也成为贵州水职院教育发展中温暖而坚定的印记。

张颖:跨界职教四年,勇夺国赛金牌显担当

从企业到校园,智能分院教师张颖用四年时间完成华丽蜕变,以赤诚初心和奋斗姿态,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多面手”,更带领学生斩获智能分院首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金牌,展现出青年职教教师的活力与担当。

张颖的执教初心,源于大学时的指导老师—— 那位老师的关心与处世态度,让萌生“传递温暖与知识”的想法。2021年,告别熟悉的企业领域,怀着期待与忐忑走进校园,开启教师生涯。初登讲台时,缺乏教学经验的曾极度紧张,但在前辈指导下,以“勤”补 “拙”:反复听课打磨教学技巧,精心编写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细致设计教案,深入钻研专业项目。四年间,从教学新手成长为能独立承担核心课程、参与行政工作、指导竞赛的“多面手”,稳稳完成从企业人到职教人的蜕变。

在张颖看来,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助力学生成长的“试金石”。四年里,不仅参与各类赛事积累经验,更以“冲击国赛金牌”为目标,带领学生全力备战。今年国赛备赛的100 多个日夜,几乎每天与学生泡在实训室:从市场调研到方案优化,从脚本编写到代码调试,从设备搭建到故障排查,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每一种可能问题都提前制定应对方案。遇到技术难点,带头查资料、请教专家;学生心态波动时,及时疏导鼓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带领学生夺得智能分院首块国赛金牌,与学生并肩奋斗的时光,也成为他教育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张颖始终清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支持:老教师传授课经验,同事携手攻克难题,备赛时领导协调资源、行政处理后勤,让能专注教学与竞赛指导。这种“一人参赛、全员护航”的团队精神,让深刻体会到“教育是薪火相传的接力”。

如今站在新起点,张颖仍秉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理念,始终保持对职教事业的热情。未来,将继续以饱满状态投入工作,努力成为学生良师益友、家长贴心伙伴、社会认可的职教教师,在职业教育沃土上深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三位教师,三段故事,却有着同样的教育初心与担当。从三十年坚守,到三十六年深耕,再到四年突破,他们用行动证明:师者如灯,既可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也能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不竭力量。在贵州水职院,还有更多这样的优秀教师,以爱育人、以行践德,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平凡的育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