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G210线龙丛至贵定四方井公路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

贵州交通广播、贵州公路 | 2025-11-27 08:11

藏在黔南群山中的G210线龙丛至贵定四方井路段,牵起山间村寨与城镇市集,曾因路面差、弯道急,在车流渐增中显露出“力不从心”。如今,通过公路项目改扩建,让这条“旧脉”渐退沧桑、初焕新颜,正一笔一画地勾勒着城乡连通的发展华章。

启动“红色引擎”,驱动建设提速

G210线龙四项目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项目建设全过程,项目伊始便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依托贵定公路管理段党支部“定筑心篇·扛起大道上青天”党建工作载体,实施“工匠贵路”工程,纵深推进“党建+”模式,促进党建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通过探索实施工地微课堂、党建+安全、廉洁文化进工地等工作模式,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项目最前沿得到充分发挥。

施工现场  韦金峰  摄

在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下,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核心建设任务高效推进,道路主体架构已全面成型,实现路基完成20.5公里,沥青上面层完成15.3公里等重要建设目标,预计年底达成全线建设完工目标。

构筑“安全屏障”,严守质量底线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项目业主办始终将这句古训奉为安全管理的圭臬,以超前预警、周密预案筑牢施工安全防线。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不是虚架子,100%整改隐患只是基础,建立三级网格化管控机制,明确各级网格长、网格员及职责,动态优化调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安全管理网络,我们得把居安思危刻在日常,决不能松劲!”项目业主办主任肖俊然在工地巡查时说道。

施工人员正在焊接钢筋  刘栩蓉 摄

在筑牢施工安全防线的基础上,项目同步将工程质量管控摆在核心位置,有效推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首件工程模式,相较于以往传统施工中技术标准模糊、流程执行随意的情况,新模式让每道工序、技术都有了“看得见的范本”,大幅减少工序返工,让工程质量稳定性与施工可控性显著优于以往。截至目前,发现质量隐患74条,整改完成率100%。

厚植“绿色底色”,守护沿线生态

G210龙四项目业主办始终以讲政治的高度,秉持“安全、绿色、环保、经济”的公路绿化建设理念,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G210龙四项目边坡绿化  郑 菲 摄

项目前期深入调研区域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及本土植物生长习性,对原绿化设计方案进行动态优化,选用适应性强、养护成本低、生态价值高的本土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既降低了工程造价,又提高了绿化存活率,绿化存活率从以往选用外来物种的65%-70%提升至93%以上。此外,严格落实生态环保措施,所有施工中产生的污水和建筑废料统一按照“合理排污、集中收集、循环利用”的原则进行处理,处理污水废料共计22785.60吨。这些举措不仅构建起多层次生态防护体系,更将公路有机融入自然景观,形成“车行画中、路景相融”的生态廊道。

架起“民生纽带”,连通百姓福祉

G210龙丛至贵定四方井公路改扩建工程不仅是交通动脉的“颜值焕新”,更是直通民心的“幸福路升级”。

为有效解决民生问题,项目组经过实地勘测和环境分析,对公交站点位置进行微调。不仅将原设在前后无村寨的站点移至村民聚居的位置,还为了方便果农季节性运输,特意加长了站台前的临时停车区域,并配套设计了港湾式停靠站,加宽候车亭顶棚,为候车群众遮风挡雨。如今,班车进站停靠不再影响主路车流,乘客上下车也更加安全。

公交站点的优化让村民出行暖了心,幸福路的升级更是给地方发展注了能。如今,盘江镇至贵定县城的车程从1.2小时压缩至30分钟,村民借助冷链专线,将酥李、刺梨果脯运至贵阳市场仅需1.5小时;同时,道路升级激活金海雪山与洛北河漂流的旅游“双核”效应,更串联金海雪山、甘溪国家森林公园,催生“公路+农业+旅游”的新业态,周边150户村民靠经营民宿、餐饮,实现户均年增收3.2万元。

G210龙四项目已竣工部分路段   刘栩蓉 摄

“以前路远弯多,草莓运到城里要损坏三成,如今半小时直达,损耗近零,太有盼头了!”沿线草莓种植户龙大姐指着新铺的沥青路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