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向党,智启未来:吼滩五课联动育红苗
2025年暑期,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童伴来啦“实践团,秉承守护留守儿童成长的初心,前往遵义市习水县红色遗迹吼滩,开启”同伴暖心护成长,薪火相传育红苗“ 主题实践活动。 实践团聚焦乡村儿童成长需求,精心设计并落地多彩手脑课、智AI启蒙、家风故事、红色教育、安全教育五大特色育人课程,以“陪伴+教育”双轨模式,为当地留守儿童送去知识滋养与情感关怀,让红色基因在童心沃土中扎根生长。
红色铸魂,以史润心。吼滩作为红军长征重要遗迹地,“马灯精神”的红色底蕴与留守儿童“情感留守”的现实困境交织,成为实践团课程设计的核心锚点。团队深挖当地红色资源,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课堂体验。
图 红军遗留物品马灯
智启未来,科技赋能。针对乡村儿童科技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实践团打造沉浸式智AI启蒙课堂:棋类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趣味互动演示AI技术的无限可能。
图 孩子与“元萝卜”机器人下棋
图 孩子与“悟空”机器人互动
多彩手脑,艺趣融合。实践团以“动手即表达”为理念,将多彩手脑课打造成情感释放与审美培育的双重载体。通过橡皮泥捏“马刀”,“子弹”,等,让儿童了解这片土地发生过的故事。心理绘画、手操课《童心向党》、红军歌谣创编活动,艺术表达与红色传承在此刻深度交融。
图 孩子在制作马刀,子弹等红军物品
图 实践团队与孩子绘画合照
结合吼滩“孝亲重教” 的民俗传统,实践团创新开设家风故事课,构建“听、讲、行”三维育人链条。针对乡村儿童安全风险隐患,实践团以“游戏化教学”教授交通知识、防拐卖情节模拟、防溺水等构建安全教育课闭环体系。
图 实践团队与孩子们做家风贺卡合照
从红色基因的浸润到科技梦想的点燃,从家风美德的传承到安全技能的习得,五大课程如五线谱交织成“童心向党”的成长乐章。实践团用陪伴填补情感空白,用课程搭建成长阶梯,不仅让吼滩的孩子们在这个夏天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在心中种下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信念种子。
图 实践团队在良村吼滩和村民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