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守护与传承 共同擦亮兴义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
今年初,兴义世界地质公园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殊荣。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贵州在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方面的努力,更是无数人辛勤付出的结果。他们将地质研究、保护与传承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参与者、守护者,聆听他们与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的故事。
一台显微镜,一把汽动锋笔枪,一根手动剔针。熟练操起这些化石修复工具,王云忠、王美英开启了一天的化石修复工作。贵州龙化石较袖珍,最小的体长仅2厘米,8小时才能修复1厘米。然而,这对夫妻一做就是12年,修复的贵州龙化石和制作的化石模型达到200多件。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化石修复师王美英告诉记者,修复时不能眨眼睛,如果眨眼睛就可能会把化石骨骼损伤了。长期以来,他们的眼睛都很痛,必须时常点眼药水才可以。
“当我们的展品被世界各地的游客认可的时候,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说起自己的修复的“宝贝们”,王云忠很自豪。
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有300多件极其珍贵的贵州龙化石,大多都是被这对化石修复师夫妇“唤醒”的。在博物馆,他们俩还负责讲解并带领游客体验化石修复。
来自厦门的小朋友焦博衍参观完博物馆后,受益匪浅:“通过王老师的讲解,我感觉贵州龙又复活了,仿佛回到了神秘的三叠纪世界。”
宋庆兴夫妻俩收藏化石30多年,因为热爱建起了这座黔宝三叠纪博物馆。保护化石资源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科普教育平台。目前,馆里展出了300多件三叠纪海洋生物化石标本,还推出了观影、模型制作等互动体验。入住酒店的客人可以免费参观博物馆。黔宝三叠纪博物馆连续三年被评为“贵州省十佳非国有博物馆”。
来自北京的游客张正告诉记者,他已经是第三次入住这家博物馆酒店了。他说:“它是国内我已知酒店和生物类博物馆结合得最好的一个酒店,在住宿的同时也能够学到很多古生物的知识。”
温安贵,原黔西南州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2015年起参与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退休后作为志愿者继续参与,直至逝世。他的女儿温谦谦,学生时代起就与父亲一道服务申世工作。有一次预评估, 温谦谦被推选为主讲人。全程用英文来介绍,这一次的经历,让她感觉非常的幸福,也坚定的走上了父亲曾走过的道路。
去年,温谦谦正式入职贵州兴义国家公园管理处,负责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沟通交流。深知“世界地质公园”的来之不易。她也在平衡地质公园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这条路上继续学习、进步。
从与化石结缘到年复一年修复化石;从喜欢化石到建设博物馆;从继承衣钵到守护世界级名片。每一个人都在用心、用力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黔西南台 孔令相 邓洪涛 王朝慧 兴义融媒 王霞 代仙羚 代仙鸿 张懿 曾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