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越界影城,“顶配”如何走向“顶流”

贵州宣传 | 2025-03-14 12:56

近段时间,贵阳未来方舟的越界影城凭借其“顶配”的放映设施和独特的视听魅力,一跃成为全国影院新的“顶流”,连续多日蝉联票房榜首,吸引全国各地影迷及游客纷至沓来。

越界影城

这座曾经一度濒临倒闭的影城,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和亚洲最宽IMAX GT激光巨幕的加持下,如同踩上“风火轮”,实现了逆袭翻盘。

在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完美结合中,越界影城如何接住了这“泼天流量”?如此“顶配”,如何走向“顶流”?值得一说。

“顶配”走向“顶流”,堪称一流的硬核实力是基础。

这座酷炫的影城,拥有一块宽32.16米、高18.17米的超大银幕,配备新一代4K激光放映系统和12.1声道环绕音响,714个座位科学排布、120度超广视角覆盖全场,这些硬件条件构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竞争优势。所以,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神级特效呼唤更极致的放映技术时,一度陷入沉寂的越界影城,便凭借顶级配置从众多影院中脱颖而出,成为影迷们心驰神往的地方。

越界影城IMAX-GT激光巨幕影厅

贵州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像越界影城这样用实力说话的一流设施设备还有不少。比如,我们勇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造了一座“世界桥梁博物馆”,正在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建成后“横竖”都是世界第一。比如,我们始终敢为人先、勇攀高峰,崛起了一座“中国数谷”,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特效镜头渲染提供了坚实算力保障。比如,位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是全球单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如此之类,不胜枚举。

从濒临困境到一票难求,越界影城用硬核实力打基础、做准备、抢良机,堪称厚积薄发、破茧成蝶的生动注脚。一座影城如此,一个地方的发展也是这样。我们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贵州大地上那些一流的资源和设施一定会像越界影城一样越来越走进世人视野、发挥应有作用,共同演绎从“一花独放”到“次第花开”再到“百花争妍”的发展奇迹。

“顶配”走向“顶流”,主动顺应文化与科技融合趋势是窍门。

“全方位声音环绕,屏幕非常大,给人的视觉震撼很大。”观影者的赞誉,反映出越界影城对观众个性化、多样化文化期待的回应和满足。自觉顺应“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潮流,以一块科技含量十足的银幕为杠杆,创新打造出影旅融合新空间,越界影城将自身建设成一个集文化、旅游、娱乐于一体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撬动了群众深层次的文化需求,为寻求“炫酷”体验的观众提供了高品质去处。

贵阳“宠粉市集”在越界影城外的广场开市并同步举行“爽爽贵阳 花式宠粉”系列主题活动

在以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贵州一直在探索、不停在实践。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化和旅游融合为根本、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方向,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比如,打造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伟大转折》剧目,运用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等技术,精彩还原红军长征历程,引领观众重返历史场景。比如,推出“夜游黄果树”等特色产品,借助灯光、投影、雾森等科技手段,让游客身临其境领略流光溢彩夜贵州的独特魅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科技创新塑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紧扣群众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需求,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新场景、新空间,让“诗”和“远方”因科技而实现更好联结。

“顶配”走向“顶流”,创造性推进融媒体传播是关键。

从口碑裂变到媒体引导,越界影城的成功传播,反映出融合创新传播的至关重要性。越界影城作为一块“想发光”“可发光”的“金子”,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巨大流量赋能下,以影迷的满意和热情点燃了“星星之火”,以新媒体的广泛报道推动“众人拾柴”,以省市级传统媒体跟进助力形成“燎原之势”,更以央视、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频频点赞为之重磅加持,最终将这座影城推上热搜、成了“网红”,“为一块银幕奔赴一座城”成为热门话题。

越界影城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融合运用新媒体、传统媒体做好传播推广,构建多层级、多平台、多触点的立体传播矩阵,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的传播效果,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村超”“村BA”的出圈,越界影城的火爆,都是值得深入总结的成功案例。这些融合传播的生动实践,离不开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和对科技变革潮流的精准把握,归结起来,就是“新媒体开路、传统媒体跟进”,做到“新老滚动、上下联动、内外互动”。

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好的资源也需要好的宣传,特别是要顺应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做好融媒体传播,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趋势和规律,发挥好各类媒体的作用,让宣传推广更有章法、更具实效,共同推动多彩贵州美名远播、风行天下。

“顶配”走向“顶流”,全方位跟进的配套服务是“及时雨”。

越界影城持续攀升的热度受到当地高度重视,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全力优化观影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举办文旅活动,推动各方共同接住这“泼天富贵”。比如,马不停蹄清洗外立面、铺设地砖、增加绿化,将灰暗老旧的小灰球蜕变为光影流转的科幻钻石。比如,推出“影视+旅游”“影视+住宿”等优惠套餐。比如,开通凌晨1点影院专线公交,提供3小时免费停车服务,等等。一系列务实的“宠粉”举措,展现了城市美好形象,让“流量”转化为“留量”,很多游客因为“一块屏”来了贵阳、游了贵州。

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配乐的贵州侗族大歌团队,在越界影城进行线下原声演绎。

文化旅游业是“流量经济”,能否引来流量、激活流量、用好流量,检验着一个地方和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情感温度。这方面,当地围绕越界影城迅速组织形成的配套服务可见一斑。除此之外,“村BA”规范餐饮住宿价格、严查哄抬物价行为,“村超”提供免费接送、停车、观赛服务,等等,都是可资借鉴的先例。在流量经济的大潮里,让游客获得高品质的服务体验,是将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的重要一招。

做旅游就是做服务。只有始终坚持游客视角、换位思考,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格调和品位,才能赢得市场、壮大品牌、增进效益,让贵州真正成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