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贵州人丨刘万军:我是桥梁隧道的“体检医生”

2024-11-15 12:06

在贵州约126万个山头之间,已建在建桥梁、隧道分别达近3万座、2800座,连起来超过8400公里。如此多的桥梁和隧道,谁来保障它们的安全运行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桥梁隧道的“体检医生”,看他是如何为贵州交通的安全运行把脉问诊。

趁着天气好,刘万军和同事抓紧时间来到楠木渡乌江大桥进行桥梁健康检测,最近几个月,他的检测团队多了一个特殊成员———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以前检测一根缆索要两三个人、花费半天时间,安全风险比较高,我们引进缆索智能机器人以后,一根缆索大概10分钟就能检测完,机器人能检测缆索上的裂缝、凹槽、积压变形等,能够对病害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方便处置”。贵州高速集团贵州黔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刘万军说。

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

虽然有了桥梁检测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化检测设备的加持,但是仍有不少作业面狭窄、光线暗淡的场景是智能设备无法抵达,需要人工进行巡检的。

刘万军说:“人工检测过程中,我们依然会面对高空、高温、强风和湿滑环境的挑战。最难的就是对桥塔进行检测,到了夏天,桥塔上的温度很高,有五六十度,检测人员全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下来之后衣服都是一层盐渍。”

四年来,刘万军带领团队为全省超7000座桥梁、1000座隧道及4000公里路面“体检”,累计完成300多万延米桥梁及100多万延米隧道的检测任务,开展了涵盖多座世界级大桥在内的65座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

刘万军的工作模式让同事赵剑印象深刻:“他比较尊重我们的想法,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去表达,哪怕我们做得不是很好的时候,他也会很耐心地指点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公司桥梁隧道部部长李典豪说:“他做事非常细致,能够激发所有员工的一个潜力,把大家的优势发挥出来。”

如今,我省已经步入了高速公路养护高峰期的“后高速时代”,去年,刘万军主导开发的公路桥梁养护智慧科学决策系统,填补了贵州在该领域的空白,该系统收集了桥梁、隧道从设计、施工、检测到动态养护的大数据信息,构建了上百种桥梁标准病害库。

刘万军和团队成员通过对桥梁基础信息和病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养护目标以及资金计划,就可以快速地对桥梁的养护提出比较精准的养护方案。

近三年来,刘万军的团队累计开展了20多项科研课题,获得了40多项知识产权,其中包括7项国家发明专利,编制了10多项行业技术规范与规程,多项科技创新成果经鉴定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刘万军告诉记者:“检测,是刻在我们脑门上,写在背上的,现在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做到工程技术领域的全域咨询,为公路的健康安全运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作为新时代贵州人,就是要去超越、引领、后发赶超,我们有这个信心,实现既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