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医生 | 心理医生看《哪吒》: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的“紧箍咒”
今天的主角——敖丙。敖丙深受众人喜欢,荣登“别人家孩子”的称号,连太乙真人都忍不住说:这个才是正版。
作为《哪吒》系列中的主要战力,敖丙能文能武、沉着冷静,关键还长得玉树临风、英俊潇洒。这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连我女儿都是敖丙的小迷妹。但这么优秀的敖丙,要是没遇到哪吒和太乙真人,轻则心理不健康,重则可能误入歧途。
敖丙存在的第一个心理不健康风险来自家庭。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由父亲独自养大。和众多单亲家庭一样,敖丙父亲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同时也把所有的爱和压力也集中到孩子身上。孩子就像被戴上了紧箍咒,想逃离却无法逃离,最终只能用掩藏情感的办法来保护自己。据WHO研究,父母过度控制会使子女抑郁风险提升2.4倍。
敖丙面临的第二个心理不健康风险是教育。作为家族的希望,他从生下来那一刻就注定背负着龙族的使命。敖丙的“使命型人格”折射出典型的代际创伤传递——父亲将族群未完成的焦虑转化为“你必须成功”的个体压力。这种通过子女弥补自身遗憾的行为,会导致孩子表面上成熟稳重,实则内心始终恐惧让父母失望。在临床上,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都会听到父母类似这样的话:“爸爸妈妈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不努力,对得起我们吗?”“你一定要给我们争口气!”“别人都能成功,为什么就你失败?”从小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成长,孩子是没有朝气的。
如果坚持听到现在的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这样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这样他以后就少走一些弯路了啊。”没错,这也是敖丙家庭教育的另外一个风险:敖光一开始并不是用自己上千年的经验来引领敖丙,而是直接要求他必须如何做。就像很多心理疾病孩子的父母一样,他们怀着“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初心,要求孩子用大人的人生经验作为唯一的行为模式。但我们的人生经验,无论是成功经验还是失败经验,都是建立在我们成长的那个时代,具有我们时代的特殊性和符号。而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具有他们时代的特殊性和符号。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学生时代的时候,谁能想到有一天会出现DeepSeek这样的人工智能软件?不会。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只要背书背得厉害,只要考试考得好,就有一个不算糟糕的未来。但现在,随着DeepSeek、豆包等一系列人工智能软件的出现,很多领域的问题都可以通过AI解决。那这个时代的孩子还能像我们一样吃到学历的红利吗?不一定。所以,与其不断地给孩子上学历的“紧箍咒”,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正如《哪吒2》中,最后敖光对儿子敖丙说的心里话:“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撰文: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精神科(心理科)医生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