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脊梁》把传统文化符号、贵州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融入其中

2023-11-20 16:00

11月19日,由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打造,贵州省杂技团创排的杂技剧《脊梁》创排工作座谈会在贵阳举行。

杂技剧《脊梁》创排工作座谈会  摄影:杨云

近年来,贵州交通飞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一座座大桥连高山、越峡谷、跨江河,让贵州实现了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巨变。

杂技剧《脊梁》制作指导,中国杂技家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恩杰发言   摄影:杨云

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罗舒发言  摄影:杨云

杂技剧《脊梁》,强化贵州民族民间杂技及民族元素的运用,把传统文化符号、贵州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融入到杂技剧中。以小人物见大情怀,从小缺口展大格局,设计环环相扣,张弛有度,多个场景汇集了10余个精品杂技节目,以杂技特有的惊险和充满张力的肢体语汇,融入剧情语汇,并配以“声、光、电、影、景”等综合艺术运用,展现贵州人民追求幸福的奋斗精神。该剧以杂技为核心,以其他艺术为补充,用杂技形式表演戏剧,又以戏剧形态表现杂技本体。通过综合性艺术手段,进行阐释,让杂技叙事,让杂技叙情,让杂技传递贵州新时代声音。

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万光伟主持会议  摄影:杨云

杂技剧《脊梁》杂技总监、中国杂技家协会顾问、中国杂技团创意总监、权威杂技专家孙力力发言  摄影:杨云

杂技剧《脊梁》总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优秀导演谷亮亮发言  摄影:杨云

杂技剧《脊梁》在一个历史大背景下,构建一个故事体系,展现贵州几代人的奋斗。万桥飞架,这是“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新时代贵州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丁朝君发言  摄影 :杨云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萧子静发言  摄影:杨云

贵州的“平”,不止于传统地理意义上一马平川的“平”。该剧将开掘出贵州人民踏平坎坷、负重前行、纵横山海的高远理想,以及在实现地理之“平”后,给人民带来的平安幸福生活,从而建立起前所未有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这个意义上讲,该剧开掘贵州是“平”的价值,是超越地理的界限,不止表现贵州交通的壮美,而凝炼为贵州人在跌宕起伏的历史变革中,文化心理的变迁和升华。

杂技剧《脊梁》道具指导、权威舞美道具专家、中国杂技团总工程师王建民发言 摄影:杨云

杂技剧《脊梁》制作人、艺术总监、贵州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艺术总监陆水莲发言  摄影:杨云

杂技剧《脊梁》编剧、贵州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曹海玲发言  摄影:杨云

杂技剧《脊梁》民族特色顾问,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贵州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樊逸晴发言  摄影:杨云

贵州省杂技团成立于1958年,自成立以来,一代代贵州杂技人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用汗水与坚持勇攀杂技艺术的高峰。贵州省杂技团多部作品获国际青少年杂技艺术金K奖、蒙特卡洛市长奖、吴桥国际杂技艺术铜狮奖、俄罗斯莫斯科“艺术节”第一届国际马戏节比赛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