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科技先锋团|镇宁自治县蔡汝翠蔬菜技术团队:蔬菜产业的智变之路,为镇宁注入“绿色动能”
柔肩担重任,智勇绘新篇
绘科技蓝图,展巾帼风采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
【团队简介】镇宁自治县蔡汝翠蔬菜技术团队:2022年,贵州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发起“贵州省2022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基础性服务和揭榜挂帅。镇宁自治县蔡汝翠蔬菜技术团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组建的。团长蔡汝翠,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省级优秀专家、安顺市第六批市管专家、安顺市第三批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安顺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三年来,在团长的带领下,技术团队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真正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团队成员在2022年和2023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优秀农技人员。
团队深入农村生产一线,调查走访群众,了解各村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经济作物——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村干部座谈交流,共谋适宜发展的主导产业。制定了《镇宁自治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镇宁自治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镇宁自治县辣椒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镇宁秋冬季蔬菜生产方案》以及蔬菜生产标准等,为镇宁自治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决策,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争取项目促发展
三年来,团队积极组织申报蔬菜产业项目,争取资金促农产业发展。2022-2024年,成功申报《贵州高原夏秋蔬菜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7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100万元,创建了7个生姜标准化示范基地,基地面积为1640亩;建成姜片、姜粉、姜茶及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洗手液等生姜洗护系列产品生产线4条,年加工生姜2万吨;建成2万多立方的冷库,每年可储藏生姜5000吨,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提升生姜产值,促进了镇宁小黄姜全产业链发展。2023-2024年,申报实施的蔬菜生态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5万元,建成两个技术示范基地,面积为220亩。推广土壤生态消毒、集约化育苗、轮间套作制度、高垄覆膜、机械打孔移栽、点灌施肥、农机农艺融合、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合理施肥、智慧农业和气象灾害监测防控等技术。技术团队从推荐新品种、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到产品销售等多方面开展服务,达到蔬菜生产节本增效,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提升了蔬菜产量及品质,亩产增效达到1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蔬菜种植的积极性,提高农户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科技成果得以转化,促进镇宁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入田指导促增收
团队积极配合各部门,利用节假日、农村赶集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进行农业科普宣传、咨询,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同时组织室内培训、田间课堂、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结合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等方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向广大农民朋友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观念,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姜、辣椒、花生、豆薯、精品水果等优势突出的特色经济作物,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科技服务进村入户
团队成员积极投身于服务“三农”工作一线,走村串寨,了解群众所需,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从购买农作物种子、田间种植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认真分析研判,积极处置,根据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保障镇宁自治县种植业的健康发展。编写各种农作物栽培技术资料,深入乡镇、村寨进行宣传,开展种植技术咨询、室内授课、现场指导等。同时根据生产需求及群众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服务方式开展义务咨询及田间技术指导。团队运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每年都要举办粮油、蔬菜等技术培训20余次以上,人数达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大力宣传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
蔡汝翠表示,每每走进田间,挽起裤腿,和农户打成一片,教会农民种植技术都让她感到骄傲。插秧割稻、栽瓜种豆、技术培训指导,没有她们“娘子军”做不到的。今后,她们仍将继续努力专研,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用科技赋能产业,转化科技成果,为镇宁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科技创新·巾帼风采》
由贵州省妇女联合会特约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