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文化丨为啥贵州没有海,却有这么多“岛”

前几天刷短视频,看到一个段子,说贵州虽然地处内陆,没有海,但贵州方言里却有许多“岛”。

“站岛”
“等岛”
“跍岛(蹲着)”
“注意岛”
“想岛”
“喑岛(沉默不说话)”
“拿岛”
“扭岛”
“崴岛”
“认不岛”
“先喝岛”……

其实,贵州话中放在动词、形容词、句末的“岛”,方言研究文章中一般写为“倒”。这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有着丰富的语法意义。
首先,“倒”是一个表示完成的动态助词,例如:我今天看倒她噢/买倒一张演唱会的票/崴倒脚噢/跶倒一跤(摔了一跤)/想倒一个办法/着逮倒噢/着闪倒噢(某件事被耽误或某种正常状态被中断)。有时还可以表示能完成和达及的可能性:英语你学得倒不/生病了,站得倒不?
“倒”还是一个表示持续和进行状态的动词助词,例如:他在屋头坐倒的/龙头是开倒的/帮我带倒个眼睛(帮我照看一下)。有时可以表示某种伴随的动作或状态:背倒娃娃找娃娃/占倒茅厕不拉屎/好好坐倒吃饭/看倒电视等她/有哪样话明倒起讲,不要喑倒搞小动作(有什么话明说,不要偷偷搞小动作)。

贵州方言有很多重叠的用法,“倒”也可以用在重叠结构中,例如:吃螃蟹要用巧劲,不要古倒古倒地整(“古倒”指执意的或不按规则的)/想倒想倒地就睡着了/娃娃些看倒看倒地就长大啦/讲倒讲倒地就哭起来噢。
“倒”还可以表示动作所达及的处所,例如:翻倒阴沟头去噢/搁倒架架上去噢/送倒单位上去/躲倒箱子头去。这个“倒”也可以换成“到”,但是“倒”一般要与“来”或“去”这些表趋向的动词连用,而如果换成“到”,则可以不用“来”和“去”:翻到阴沟头噢/搁到架架上/送到单位头。
“倒”还可以表示“等某个动作完成或某个状态实现后再说”的意义,例如:要玩手机啊,先做归一作业倒(先做完作业再说)/你先跟他讲,他同意倒(他同意了再说)/等他再耍几天倒/你先吃完饭倒再说/等我看完这本书倒下嘛。
贵州话的这些“倒”不仅意义丰富,有时还可以连用,例如:讲倒讲倒他就梭倒沟沟头去噢/等倒他来倒嘛/你先帮我看倒倒,我去下就来。
如此意义丰富,用法复杂的“倒”,难怪网友说,贵州没有海,但却有很多“岛”。不过这些“岛”的意义需要仔细分辨。方言中,不仅实词的意义生动形象,虚词也一样。听懂了这些“岛”,就不会在方言的汪洋大海中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涂光禄:贵阳方言的助词“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