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广电智媒转型解码——从工具应用到系统性变革
2025年2月28日,贵州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工作室最新成果——动静智创空间、动静AI助手发布暨“动静云”技术平台智能升级全新上线,标志着深度应用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以来,贵州广电内容、技术、管理全面数智化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式开启智能媒体新时代。此举不仅是贵州广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全面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坚实步伐。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深刻洞察媒体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和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战略抉择,更是我们必须答好的一张“时代考卷”。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经历着深刻变化,科技无疑是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从内容生产到传播分发,从用户互动到商业模式创新,科技的深度嵌入正在重塑媒体生态的每一个角落。贵州广电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一员,始终坚持以科技赋能为引擎,以数智融合为抓手,构建起“内容筑基、技术驱动、管理创新”三位一体的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致力于在智能化、场景化、沉浸式传播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一、 技术体系变革:以互联网思维重构底座
贵州广电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用互联网思维主导技术资源配置,重构全媒体技术底座。在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运用的基础上,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模型技术)在内容生产、媒体安全、分发运营等业务全流程各环节的全面深入运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基于DeepSeek、SDXL、Flux、Sovits等通用大模型,自主开发了“动静智创空间”“动静智剪”“智慧云媒资”“媒体内容安全智能管控”等一系列智能系统,持续提升“动静云”平台智能水平,实现内容生产、审核校正、分发传播、数据分析、安全运维、代码编程等全面的智能化升级。
二、 生产体系变革:从“人机协作”到“智能协同”
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打造更加智能的内容生产链条。综合运用各类AI技术构建智能化生产流程,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视频制作、智能播报、IP打造、稿件撰写、H5生成等方面,实现了人工智能从“辅助工具”向“创意伙伴”的华丽转身,持续探索智能协同的创新边界。
我们与上海广播电视台携手打造的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采用AI制作再现桥梁奇迹,获得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类一等奖、第28届星光奖最佳纪录片奖以及“与时代同行”纪录片百佳、第30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微纪录片十佳等荣誉;与美国团队合拍的纪录片《这一站,贵州·热辣“村BA”》,采用多机位追踪系统捕捉运动美学;《AI我中华 锦绣山河庆华诞》用AI渲染的风景视频展示贵州大好河山,并结合图文+海报的形式丰富产品层次,获得全国近百家媒体转发,入围“中国正能量专题”;还有《我的 1508 问道·十二境》《万峰山居图》《有朋自远方来 Be My Guest》《叙非遗·寻找记忆》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贵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更以科技赋能创新表达方式,开创了智媒时代内容生产的新实践。
具体来说,我们主要通过深度重塑内容生产核心环节,将AI能力全面嵌入到业务流程中。
创作触达前移。基于智能汇聚,前置分析全网热词,选题时效性大幅提升;自动抓取新闻热点,生成24小时滚动热点新闻流;与大模型深入互动,寻找创作灵感。
智能协同生产。构建“AI创意→绘图→视频→合成”标准化流程,近一年来生成《端午梦寻奇境》等近300条AI短视频制作;虚拟主播“AI小亮”上线电视大屏,广播电视栏目50%的配音由AI完成,短视频生产广泛使用数字人播报;打造智能体,自动生成《晚安动静》等H5节目370期,解决供给与版权双重难题;利用智能翻译与智能字幕,助力国际传播;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深度融合,提升演播室制作效果。
智能风险管控。近3年完成600多万次AI审核校正,实现98%基础错误机器预审,在降低人员压力、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内容差错率;基于AI和大数据技术,网络安全从被动防御升级为主动防御,每年应对网络攻击超过8000万次,有效提高了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现、处置效率。
三、传播方式变革:从“单一展示”到“智能交互”
精准传播,高效触达。基于大模型技术,我台不断优化内容分析与用户行为分析的精准度,通过用户画像与智能推荐系统,提取、分析用户行为,进而基于动静算法筛选推送优质内容,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偏好。通过内容与用户的高效匹配,实现分层、分群的传播策略,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智能交互,无缝连接。我台基于专属IP+大模型+知识库,打造了“动静大圣”和“微小兔”两个AI助手智能体,构建多维度、高沉浸的传播场景,实现与客户端用户的知识问答、资讯检索、功能定位、聊天互动等功能,为用户带来便捷、智能化的交互体验。同时AI助手还在商业推广中用于科普视频制作、智能导医助手等。
网络直播节目《互动答题抢红包!赶紧进直播间啦!》使用数字人“微小兔”与观众进行直播互动。电视直播上使用微兔眼新闻播报,架设数字人时空镜,实现和微小兔跨时空的面对面聊天互动,增加趣味性和记忆点,提升了用户黏性。
四、评价体系变革:用“数据透析”锚定“价值坐标”
利用数据分析系统,整合了全媒体矩阵重点渠道的数据,力图通过构建“全媒体传播指数体系”穿透流量迷雾锚定价值坐标。整合2大客户端+400平台账号+200余IPTV频道数据,构建包含52项核心指标的“传播健康体检表”,实现了全媒体矩阵传播数据的融合分析,以量化评估各类媒体渠道的传播效果,为媒体运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基于这一体系制定符合我台需求的全媒体目标考核标准。
基于数据驱动的考核、管理与评价机制,是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指挥棒”。唯有以技术为支撑、以内容为根本、以数据为纽带,才能实现“正能量与大流量统一”,塑造全媒体时代的主流舆论新格局。
五、运营模式变革:从“孤军奋战”到“抱团发展”
未来,贵州广电的生态化运营实践将包含三个维度——
资源开放:向全省各级媒体及行业开放我台宣传资源、技术资源与能力,同时邀请各方参与到“动静”“百姓关注”平台打造中,基于“技术+内容”实现省市县三级媒体贯通,不断扩大贵州广电朋友圈与影响力。
产业协同:充分利用我台公信力优势以及熟悉宣传业务、应用场景多样、媒体数据丰富的优势,结合集团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算力资源、政务服务商务资源、政策支持以及IT技术队伍等优势,进一步拓展“媒体+政务、服务、商务”,例如共同参与广电行业大模型训练、打造“多彩贵州宣传文化云”、承接贵州省文旅数智化工程建设、基于数据资源开发互联网产品等。
价值循环:以台和集团联动改革为契机,积极拓展“事业支持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价值循环新路径,通过深化内部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事业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展望未来,贵州广电将继续秉持科技创新的理念,不断推动媒体系统性变革走向深入。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将新技术转化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温暖笔触,将庞大的用户群体转化为协同创新的能量场。在系统性变革的浪潮中,贵州广电将始终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塑造全媒体时代的主流舆论新格局。
作者:祝晶 邹静 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