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金融丨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贵州)研讨会在贵阳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贵州省探索高质量“四区一高地”建设的金融“绿色+”创新路径,2024年11月23日,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贵州)研讨会在贵州大学(西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212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央经济金融部门、国内高等院校、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及部门等二十余位国内外专家代表出席研讨会,从政策扶持、部门协作、绿色标准与项目认证、信息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宣传交流、评估奖惩等多维度为支持贵州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由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青主持。
贵州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省委金融工委副书记龚雁为创新研讨会作开场致辞。她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后,贵州省近年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于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机构、提高绿色金融服务、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致力于将绿色金融与数字、普惠、科技三方面相结合,并每年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合作举办绿色金融创新应用大赛,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有着显著成效。
在主旨演讲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方法与路径提出了真知灼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表示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3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约2万亿元,排在全球前列,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很大。而目前绿色金融在绿色贷款、大型银行增速、发电增速、格调整机制方面仍需突破继续向上发展的难题。他为产能增加提出了四大建议:其一是发展绿色农业,如在茶叶和农药量的定额上配合金融支持达到应有的标准;其二是提高建筑节能技术,在生活用电方面进行相关改造,实施建筑节能方略;其三是用投贷联动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引导创新技术;其四是贵州作为数字技术发展的中心,需注意在AI高速发展的时代在数字技术用电量方面降低耗电量。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集中分享了光伏发展的情况。他认为在SDG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光伏项目起很大作用,而中国首次把光伏和扶贫结合在了一起。PVPA以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为主要建设模式,将发电能源用于生产生活自用和销售给当地电力公司,并优先扶持深度贫困地区和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形成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的“光伏+”模式,惠及了415万户农村居民,大概每年可产生发电收益180亿元,可保证贫困户20-25年持续稳定获得发电收益,且对政府投资有放大效应。实行“光伏+”模式可从多维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附加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仍需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的光伏资源、农户的收入及受教育程度。
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各行业专家从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作了有关分享。
北京大学教授解伟认为气候变化会带来两类风险,即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除此以外,新型风险还包括对碳密集行业施加的压力、对金融系统造成的短期冲击。为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和考虑,需把气候风险和转型风险纳入ESG考核中,并纳入金融系统。其次他探讨了结合农业和生产的普惠金融对第一产业发展的撬动作用以及中国人寿中绿色电力比例上升以及贷款利率下降对产业的推动作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国家协调员冷斐着重讨论了COP16议题、BIOFIN方法学以及国内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管理的现状,指出绿色金融的目标是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最终落向是人民和环境;而国内国际目前关注点集中于就业、人均收入、环境效益、女性、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故在收集数据时应多关注这些角度;其次地方在寻求发展时需寻找地方特色,探求多元化的方案措施。
贵州农信社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王贵分享了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层面上农信社采用“点上突破+整体推进”的方法。“整体推进”的核心工具是信贷工具,农信社研制出的绿色普惠信贷标准,经过多方专家认可,是全国首家制定了统一的管理办法的机构,并发布了首个绿色普惠银行建设标杆文件,对每个维度都制定了详细评价打分标准。“点上突破”是指农信社在大方县建设的全国第一家进行碳汇交易的碳中和中小银行大方农商行,它致力于推动创新产品,是全省第一家发布谷物贷的银行。他强调生态文明的重点应是农村,而绿色普惠信贷应结合每个县的地域特色继续推进,做到“点面结合” “大小结合”,逐渐将地域创新推广到全省,引导各产业真正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建设贸促会中英碳治委员会执行主任孙冰介绍了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应从数据、技术、交易维度来看低碳金融,并讨论了前沿中国际碳核算核查理事会的现状,希望提高交流与合作、提供配套技术。针对COP29的主要议题,他指出联合国批准6.4条启动全球碳市场是一个里程碑的成果,但目前的气候融资协议草案尚存在分歧。最后他建议要把绿色低碳供应链作为出海的重要抓手,打造高质量的跨境平台。
江口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辜应强介绍了江口推动绿色金融创新改革情况。他强调江口县属于生态功能区,生态红线保护面积39.8%,位列全省第一,需以发展生态保护为核心。近年来江口县致力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22-2024年,总共推动72个生态项目、产业落地,绿色金融规模47.9亿。目前的主要产业包括生态旅游、生态食品药品,其中抹茶产业快速发展,为百姓提供了大额创收。江口县将持续推动绿色产业创新,加大生态产品开发力度,和地方银行深度融合,完善生态积分制度和考核标准,为绿色低碳产业赋能。
本次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贵州)研讨会充分肯定了贵州省在绿色金融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为进一步加强贵州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优化绿色金融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指出了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