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自我修复 贵州蔬菜产业发展注重环境影响评价
记者从2021年省蔬菜产业冬季培训会获悉,“十四五”期间,贵州加入了环境影响评价,将通过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蔬菜面源污染防治、推动蔬菜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生态环境休养生息四大措施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自我修复,为贵州干净蔬菜保驾护航。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开展蔬菜尾菜、秸秆等废弃资源高效利用,提倡重金属钝化、土壤修复、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示范施用土壤调理剂,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还田,提升土壤肥力。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升蔬菜生产用水效率。
加强蔬菜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预报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系统。示范推广施用生物肥、缓释肥、水溶肥、微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促进尾菜、秸秆肥料化,改进施肥方式,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用量。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推进科学用药。推广普及国家标准地膜,推动废膜、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加大全面禁用除草剂宣传和监督力度。
推动蔬菜绿色高质量发展。建立蔬菜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新格局,优化调整蔬菜种类结构,提倡科学的轮间套作制度。建立健全绿色蔬菜产品标准体系,加强蔬菜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管理,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生态化和轻简化栽培。加快蔬菜全产业链废弃物资源循环高效利用进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废弃物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推动蔬菜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实现生态环境休养生息。引导帮扶农民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合理布局蔬菜种植、加工、运输区域,完善蔬菜生产基地的田间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集成推广蔬菜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构建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动力机制,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自我修复,实现生态环境的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