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县富民调研行丨能源筑基,酱香增值,金沙县“白加黑”产业双轮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贵州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毕节市金沙县是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是赤水河上游酱香白酒的重要产区。坚持能源和白酒产业双轮驱动,金沙连续7年上榜中国西部百强县名单,如何立足产业基础,构建起“能源筑基、酱香增值”的协同发展模式?
“量这个煤层最深的地方,到底了,也才13厘米。”金沙县鑫达煤矿技术总监戴志东带着记者在矿山上测量起了煤层厚度,他介绍,过去通过矿井采煤,0.8米以下厚度的煤层都只能扔掉。
“这么薄的煤层,如果没有‘富矿精开’就会被扔掉。”
金沙县鑫达煤矿技术总监戴志东向记者介绍薄煤层开采情况
露天煤矿开采是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煤炭产量的有效途径。金沙县坚持“富矿精开”,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露天煤矿建设,鑫达煤矿成为了贵州省第一批获准建设的露天煤矿。
这段时间,采矿场精工细作,将厚度在50厘米以下的薄煤层也列入开采范围。
“原有的井工煤矿开发的成本高、安全风险大,不太利于产业的发展。我们金沙县的煤矿有基础、有优势,所以积极向省里面申请报批露天开采。”金沙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王开道介绍,露天煤矿投入低、见效快、安全性高。县里已经有两个项目获批了。
金沙县煤炭资源总量约 83.1亿吨,是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也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煤电产业是当地支撑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去年我们金沙县煤炭产量是2818万吨,连续三年煤炭产量以400万吨的增速增长。”金沙县能源局局长冯如训说。
坚持“富矿精开”,2024年,金沙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5.97%,创历史新高,共为全省10个电厂供应煤炭,保供量全省第一。
金沙县能源局局长 冯如训
立足煤、做足煤,但是不唯煤。
这片正在火热建设中的制酒厂房属于一家来自河北的企业。这是金沙县今年重点招引并推动建设的酱香白酒项目,这里规划有制酒车间21栋,投产后每年可以生产1万吨酱香白酒。
“这几年北方人也逐渐喜欢上酱香酒。这个地方属于中国三大酱香白酒产区的源头之一,非常有信心能酿出好酒。”来自河北的九尊酒业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孟欣说。
在优化白酒产业布局的同时,金沙县还加快包装材料产业配套。在金沙经济开发区,10多家包材企业正为白酒生产厂家定制生产酒盒、酒瓶、酒盖等。
“从设计到成品出厂,瓶盖、瓶子,包括印刷纸盒、纸箱、泡沫、珍珠棉我们都能够一站式服务到位。”贵州玉山九鼎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秦天奎介绍。
2024年,在白酒行业调整、整体承压的环境下,县里的龙头企业金沙酒业实现21亿元的营收。全县新增持证生产白酒企业2家,基酒产能3.75万千升。
“作为全省规划的赤水河流域酱香酒的主产区之一,我们规划了8.69个平方公里的白酒产业园区,生产型的酒企有9家,20多家正在推进建设中,同步也配套了工业污水处理厂,专门招引白酒企业入驻,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效应。”金沙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王开道说。
金沙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王开道向记者介绍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推动“白加黑”两个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金沙县正依托83亿吨煤炭资源储量优势巩固产能,依托赤水河沿线生态与地理优势打造酱酒产业集群,突破单一资源依赖的瓶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县域经济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金沙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胡超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极大鼓舞了全县干部群众大抓县域产业的信心决心。金沙县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富矿精开’战略,深化拓展文旅、 酒旅、茶旅融合,在区域协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金沙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