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载闯“黔途” 大道纵横谱新篇
黔道难行,持续了数千年。深处内陆腹地的贵州,江河奔腾,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直到新中国成立之际,全省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运营铁路。
75年间,山河巨变。4256公里的铁路里程,成功打造了贵州通向周边省会城市六个方向的大通道,“高速平原”跃动而出,贵州扶摇直上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连接点,更是一举成为“西南陆路交通枢纽”。
再看贵州大地,蜿蜒的铁轨、飞驰的列车、响亮的笛鸣,组成山河巨变宏大叙事的小场景,也成为黔道通畅的生动注脚。
筚路蓝缕启山林
1949年新中国成立,贵州铁路建设从此开启了“从无到有”的新纪元。
在全国各地的支援下,1955年,国家对黔桂铁路金城江至都匀段进行修复,同时动工修建都匀至贵阳段和川黔铁路綦江——赶水段。经过近4年的修建,1959年1月,黔桂铁路正式全线通车,结束了省会贵阳不通火车的历史。到1961年,省内铁路通车里程达到了400公里。
黔桂铁路铺轨施工
此后,得益于“三线建设”战略,因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民经济严重困难而停工的川黔、滇黔、湘黔三条铁路干线修建再次重启,但贵州的铁路建设仍然显得步履艰难。川黔铁路的修建历时9年,湘黔铁路更是在22年后的1975年才正式投入运营。
时序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贵州的铁路建设迎来了新的春天。1970年开阳支线建成通车,1972年水大支线建成通车,1975年湖林支线建成通车,1975年盘西支线建成通车,1978年湘黔铁路大土至贵定复线长53.83公里通车,全省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000公里………
至此,黔桂、川黔、贵昆、湘黔4条干线呈“十”字形交汇于贵阳,4条干线与开阳、水大、湖林、盘西、路茂5条支线以及123条铁路专用线一起,外通周边省区、内连贵州省主要工矿企业、国防工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贵阳为枢纽的铁路骨架网。1978年底,贵州铁路干支线通车里程达到1406.3公里。
1959年2月7日,黔桂铁路都贵段通车典礼在贵阳火车站举行。至此,结束了贵州省会贵阳不通铁路的历史。
高山峡谷间,贵州人民用心血和汗水蹚开了发展之路。从1949到1978,不到30年的时间,贵州铁路从无到有,拥有北上、南下、西进、东连的铁路干线,使省会贵阳坐拥不容小视的“西南铁路枢纽”地位。贵州这片被称作过边远的土地,因铁路飞驰的笛鸣,淹没了逐渐远去的马铃。
阔步前行筑坦途
东方风来满眼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贵州铁路建设也迎来了大发展。
1982年,贵昆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到1991年,省内贵昆、湘黔、川黔3条铁路干线全部实现电气化,全省铁路电气化里程达到841.4公里,占全省铁路通车里程的61.6%,贵州省成为全国铁路电气化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
1972年10月,湘黔铁路开通后,火车经过黄平谷陇镇的热闹场面。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贵州铁路迎来第二次机遇。以南昆铁路贵州段开工建设为标志,贵州掀起改革开放后第二次铁路建设高潮。
1997年南昆铁路贵州段全线建成通车,东与湘桂、黎湛、南防铁路相接,西与成昆、贵昆、内昆铁路相连,西南腹地物资经南昆铁路到广东湛江港、广西北部湾港再转运至东南亚、非洲、欧洲各大港口,比经东南沿海港口缩短陆路运程380至680公里,缩短海运距离23%至65%。
1998年初,原铁道部作出“决战西南,强攻煤运,建设高速,扩展路网,突破七万”跨世纪五年铁路建设大会战部署,在西南地区劈山开路,而贵州成为了“决战西南”的主战场。
期间,株六复线(贵州段)、内昆铁路(贵州段)和水柏铁路三大铁路相继开工建设,并配套建设盘西支线电气化和贵阳、六盘水枢纽,贵州境内铁路建设总里程867公里,投资300亿元,占西南铁路建设投资规模的40%左右。建设规模之大,投资力度之强,工期要求之短,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铁路建设史上所未有。
川黔铁路中段电气化通车
2001年,株六复线贵州段正线全线建成并投入运营。同年,盘西电气化铁路改造竣工并开通运营,2002年,内昆铁路建成通车,2004年水柏铁路正式运营。
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坚持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在坚定不移推进跨世纪五年铁路建设大会战。此后,贵州路网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铁路建设也带动了省内钢铁、水泥、电力、机械电子、公路运输、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煤、磷等丰富矿产乘火车运出大山,骨干企业靠近铁路分布驻扎,沿线城市成为全省或地区性社会经济重心。
跨山越海向未来
进入新世纪,全国各地纷纷掀起高铁建设热潮。针对贵州铁路发展存在的现实短板问题,在立项、审批、工程变更等环节“闯关夺隘”,贵广高铁终于“挤”进了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于2008年获批可研并开工建设。
2013年,贵州铁路建设大会战启动。一座座大桥隧道横空出世,一排排铁轨电网顺利铺设,普速铁路由线成网,高速铁路从无到有,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个奇迹被创造出来,引领大山深处向外界发展突围。
渝怀铁路过铜仁
2014年,历时近8年的贵广高铁开通运营,贵州由此迈进高铁时代,贵阳到广州的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到4个小时;2015年和2016年沪昆高铁贵阳至长沙段、贵阳至昆明段先后建成通车,实现了贵州与全国高速铁路网的连接;2017年,贵阳至重庆高速铁路通车;2018年,渝贵铁路将重庆到贵阳的时间从10个多小时缩短到2个多小时。同年,贵州省城际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铜玉铁路建成通车,位于黔东北武陵山区的铜仁市迈入高铁时代。
2019年,全长648公里的成贵高铁实现了西南两大客运中心成都和贵阳的高铁互联互通,毕节等地区结束没有高铁的历史;2020年,贵州首条时速250公里的城际高铁安六铁路开通运营,六盘水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2021年,全国首条采用“PPP模式+自建自营”的地方资源型铁路瓮马铁路正式运营;2022年,贵阳国际陆港开港运营,并已先后开通北接欧亚大陆、西接RCEP成员国和东盟、南接广西北部湾出海口、东接珠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班列通道。
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
2023年,贵南高铁全线建成通车,把黔桂两省区,以及它所依托的“泛珠”区域大合作,推向一个更加开放、深化合作的新格局。同年,叙毕铁路建成通车,打通了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铁路通道的瓶颈。而贵广铁路高铁提质改造的顺利完成,更是进一步拉近了贵州到粤港澳大湾区距离。
一个个铁路建设捷报从贵州各地传来,奋进新征程的号角越来越响,不断扩充完善贵州铁路网络。到2023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256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达到1808公里,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六向通道”高铁主骨架,实现与周边省会城市及全国重要城市的高铁连接。
一张蓝图绘到底,贵州铁路交通正在发生历史性巨变。展开全省铁路建设图纸,一大批新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盘兴铁路建设快马加鞭,“市市通高铁”即将实现;黄百铁路贵州段全线最长隧道开始掘进施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稳步推进,货运通道持续畅通;铜吉铁路可研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开工建设指日可待;贵南高铁引入贵阳铁路枢纽控制性工程建设再迎新进展……
贵阳国际陆港全貌
75载逢山开路,群峰之巅长风浩荡;75载遇水架桥,万条黔水一望尽收。这些蜿蜒的钢铁长龙,承载着沿线数千万贵州儿女的憧憬,正一路绵延向四方,铺展开一幅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美丽画卷。
王安宏 彭瑶 吴大培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