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制造丨科技赋能“智造”出海 贵州电梯远销“一带一路”
机器人辅助生产、“数字医生”保驾护航、大数据平台提高生产效率……一场关于电梯的智能制造变革,正在贵州中航电梯公司生动上演,为企业加速出海注入强劲动能。
富吉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福权说,我们公司在上海有仓库,你们公司买的江浙的配件,直接发到我们仓库去,可以省两份运费。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洁表示:我们的产品全部试装了才发出的,所以上海仓库管理需要跟上,通过远程或者数字化来监控。
一方,产品过硬,另一方,深耕海外市场,在贵州中航电梯公司会议室里,企业负责人正在和西安一家外贸公司洽谈。两个月前,双方首次合作将56台电梯出口到埃及。
张福权介绍,他们公司把电梯的配件跟电梯出口全球160多个国家,但是公司缺点是没有制造能力,刚好中航电梯具备了制造的优势。有了第一次合作的信任,埃及的客户和他们都非常满意,他们想跟中航电梯深入合作,在遵义开设分公司。
朱洁表示,富吉公司出口的国家有100多个,跟中航电梯目前出口的量比较,是10倍的增长。两家公司深入合作以后,预计明年外贸产值能达到一个亿左右。
企业2019年专门组建部门开始“走出去”,目前,电梯产品已出口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16个“一带一路”国家。今年以来,已签订电梯出口订单228台,订单金额1750万元,同比增长19%。企业勇拓国际市场的底气,源自产品的硬实力。中航电梯脱胎于“老三线”企业贵州天义电工厂,上世纪90年代,研制出了贵州省首台电梯,目前已跻身全国电梯制造前20强,年产能达15000台,累计获得200多项技术专利。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制造中心折弯组组长周健说, 公司使用的26台机器人主要参与了电梯轿厢、厅门、轿架以及轿底的生产过程。比如一条生产线,以前需要7个人工,每天只能做100套厅门,现在一个人每天就可以产出500套以上。
近年来,企业持续通过数字化提升电梯制造的效率和品质,从一颗螺丝钉的采购到整部电梯的出厂、安装、运行、维护,每个环节的数据都能实时反馈。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大数据中心网络技术员张瑜介绍,从手工的统计分析到后台数据上传后的自动进行精准分析,从技术的不断试错到现在精准改良的电梯设计。公司依托5G物联网平台,让电梯更安全,生产更高效。
基于对售后服务市场的敏锐洞察,企业建成了全省首个电梯安全数字化监管平台,已接入超过1万台电梯,在智能救援等方面表现突出。电梯有了“数字化档案”,品牌效应也随之增强。目前,企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去年电梯出货3081台,其中70%以上销往省外,产值突破5.2亿元。
朱洁说,外贸可能是他们企业未来开拓市场的一个重点。在售后服务、维保,还有更新改造的板块上也会加力。而且作为链主企业,公司希望引进更多的配套企业到贵州来到遵义来,2030年左右能够实现本地配套率达到50%以上,出货量能达到1万台。做到国际有位,在国内更加领先。
记者:杨娅
遵义台 谭波 周粲 徐华蔚 杨云飞 杨梦云 汇川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