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四大”引领开阳县公安局花梨中心派出所基层警务提质增效

开阳县公安局 | 2022-11-22 17:03

2022年以来,开阳县公安局以公安部、省厅、市局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改革要求为契机,聚焦派出所工作的痛点、难点、堵点,全面推行改革和重塑派出所警务机制,规范勤务运行模式, 打破“一乡一镇一派出所”束缚,破解派出所警力不足、警力分散、忙闲不均、基础管控薄弱、突破警种壁垒等问题,从发案少、秩序好的米坪乡、龙水乡回收警力整合至花梨镇,建立花梨中心派出所。

通过深入推行“两队一室”警务模式,即:一是设立社区警务队。社区警务队由1名副所长分管,按照农村“一村一辅警”要求,由4名民警+ 4名辅警+20名警务助理组成,负责各村(社区)入户走访、矛盾纠纷调解等基层基础工作。二是设立案件办理队。案件办理队由教导员分管,配备民警2名,负责辖区内发生的所有刑事、行政案件办理,确保每一起案件快侦快处快破,有效解决有案不立、压案不查和证据收集不及时等问题。三是设立综合指挥室。综合指挥室由所长分管,兼任综合指挥室指挥长,配备民警2名、工勤1名、辅警3名,主要负责对接报警、突发性事件进行日常警务调度、情报研判、视频巡查、法制、党建、内勤等工作,负责辖区户籍业务办理。坚持边探索边建设、边提炼边总结,以“四联四大”工作思路为引领,基层派出所战斗实体作用成效初显。

一是“推行公安派出所+”大综治格局,延伸情报感知触角,变“单警作战”为“多方联动”。深化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创建,以花梨中心派出所为平台,将乡镇各类社会管理部门、执法部门和应急力量引入到中心派出所。如:综治中心、禁毒办、司法所、安监站等职能部门集中到中心派出所办公,通过联动的方式,实现联管、联防、联治、联调,打造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主阵地”,解决以往各部门单一手段、单兵作战的单一调处方式和工作模式,在党委政府的统筹下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多元化解的大综治新格局,确保群众进门后找得对人、办得好事。对不构成案件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级分类梳理,双向派单推送至辖区警务室及综治中心,推动“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闭环调处”的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目标。自2022年7月整合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86起,化解率达98%,实现“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零发生。

 二是“推行公安派出所+”大安全格局,延伸安全监管能力,变“单一勤务”为“攥指成拳”。联动辖区渔政、海事、安监、城管等部门执法力量,水上以港口安全监管、非法捕捞、水上疫情输入等为重点,陆地以消防监督检查、道路交通整治、巡逻防控为基石,建立合成作战模式,在花梨中心所辖区构建起“力量联动、执法联动、区域联动”的安全防控屏障。自整合以来,警力得到有效释放,警力资源得到有效调配,尤其是小警情、小纠纷、小案件、小矛盾能得到快速处置。警力的汇聚,有效解决了乡镇派出所巡逻密度不够、打防力度不强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社会面见警率、辖区管事率、案件处置力,各类违法犯罪得到有力震慑,办案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更加夯实,整体打防管控工作得到明显增强。2022年7月以来,刑事发案11起,与去年同期发案14起相比下降21.43%,行政发案13起,与去年同期发案27起相比下降51.85%,交通处罚814起,与去年同期处罚527起相比上升54.46%。

三是“推行公安派出所+”大应急格局,延伸综合处置水平,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花梨中心派出充分依托综治中心作用,整合乡镇民兵力量和群干队伍,形成“民警牵头、民兵支援、群干补充”的群防群治及应急处置队伍,纳入突发性事件处置工作体系建设,在遇有安保维稳、抢险救援、重大敏感案事件处置、群体性事件处置时,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跟进、第一时间化解的效果,解决以往现场控制不了可能引发事件发酵的难题。案列:2022年7月15日11时许,花梨镇高坪村群众报警称有人李某因突发疾病晕倒在地,120急救车赶赴现场后因氧气瓶故障导致李某死亡,因当地有群众办酒席,现场人员大约120余人,大多系死者李某亲戚,死者亲属对抢救过程有异议,不准120急救车及医生离开,民警赶赴现场后,现场警力不足,立即将该情况向综合指挥室指挥长汇报,随即启动应急联动协作机制,中心所立即组织15名警力15分钟赶赴现场,向花梨党委汇报后集结20名民兵应急力量20分钟内赶赴现场增援,支援警力达到现场后,民兵应急力量做好现场秩序维护,设置警戒区域,将围观群众疏散至安全距离,派出所警力立即调查取证,开展案件侦办工作,综治力量对死者李某家属开展思想劝导和情绪梳缓等工作,交警中队有序疏散交通,保证车辆有序通行,通过多部门协同配合,此次警情得以及时、妥善处理,防止事态的扩大。

三是“推行公安派出所+”大服务格局,延伸便民利民服务,变“单块警务”为“合成服务”。聚焦社区民警管片不进片、进片不入户等堵点问题,对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多等村寨,通过代办、上门等方式延伸服务,着力提升社区民警下片工作时长。同时配置居住证制证机,微车管所业务办理一体机,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大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上门开展信息收集、户籍业务办理、矛盾纠纷化解、禁毒反诈宣传等一系列“上门服务”“上门咨询”“上门化解”“上门宣传”等服务工作,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小支点”撬起为民服务“大格局”,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自整合以来,依托“三最”户籍政策,为困难群体上门办理户籍业务32次,为群众送证上门97人次,办理政务服务事项 74件,好评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