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与贵州民族大学联合调研团走进安顺 深入探寻历史文化与乡村发展脉络
2025年1月15日至16日,清华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联合调研团走进安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深度调研活动,聚焦安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特色乡村发展模式。此次调研旨在通过多学科视角,挖掘安顺的文化底蕴,并为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联合调研团在云峰屯堡合照
1月15日,调研团首站抵达王若飞故居。王若飞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先驱,其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感染着调研团成员。在故居中,调研团成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仔细端详每一件珍贵文物,认真聆听每一段饱含热血的革命事迹。并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回顾了王若飞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深刻领悟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仰与无私奉献精神。
讲解员为联合调研团讲解王若飞生平事迹
随后,调研团前往安顺市文庙和武庙。安顺文庙作为贵州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以其精湛的石雕艺术闻名遐迩。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在安顺武庙,调研团成员同非遗传承人顾家顺深入交谈,了解地戏的发展历程。详细记录文化细节,对安顺的历史文化传承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讲解员为联合调研团讲解文庙的建筑
非遗传承人顾家顺为成员们介绍地戏历史
1月16日上午,调研团来到云峰屯堡和旧州古镇。云峰屯堡是明代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旧州古镇则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情。调研团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深入了解古镇的发展变迁与传统文化传承情况。
讲解员为联合调研团讲解云峰屯堡历史
讲解员为联合调研团讲解旧州古镇的历史
当天下午,调研团前往经开区幺铺镇牛蹄关村。近年来,牛蹄关村依托乡村旅游实现了华丽转身。调研团深入考察了牛蹄关村的旅游开发模式、产业布局以及村民的生活现状。通过实地走访,成员们了解到牛蹄关村如何利用自身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打造出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调研团还参观了牛蹄关村海水养殖虾基地。其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创新的产业模式,为乡村发展带来新活力。
牛蹄关村干部带领联合调研团参观牛蹄关村
联合调研团参观牛蹄关村海水养殖虾基地
此次安顺之行,为两校调研团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不单单是对历史文化的追溯,更是着眼于当下安顺文旅产业的长远发展。调研团通过实地考察、与当地文化工作者和居民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分析安顺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挑战,期望能为安顺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品牌、创新文旅发展模式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助力安顺文旅产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让 “红色文化” 与 “屯堡文化” 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以“青春之我”在乡村振兴精彩画卷中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联合调研团在牛蹄关村合影留念
文:范铁红 潘靖怡
图:范铁红 潘靖怡 李杰
拍摄:王浩然 李杰
剪辑:黄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