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承,文旅齐奏!黎平黄岗村用心唱响侗族大歌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黎平县黄岗村名列其中。黄岗村始建于宋代,除了侗寨村貌保存完好外,这里还是“男声侗族大歌之乡”。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和乡村旅游开发之间的碰撞,当地正在进行一些新探索。
你所听到的音乐,来自黄岗村的侗歌班。前不久,他们接到了国家大剧院的演出邀请。趁着冬天农闲,大伙儿时常聚在一起排练,力争在舞台上呈现最好的效果。
黄岗村侗歌班在鼓楼下排练
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演唱者 吴东霞
“特别自豪,能够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带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的民族文化。”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演唱者吴东霞说到。
村民们唱起侗族大歌
歌养心、饭养身、酒养神。在黄岗村,侗歌即是文化,也是日常。侗族没有文字作为记录载体,历史的沉淀,就转化成了口口相传的侗族大歌。传承800多年的侗歌、侗族建筑等文化资源,既依托着奖励、惩罚、引导等村规民约,构建起村民保护村落的自觉意识,也离不开一代代侗族儿女的用心坚守传承。
侗族大歌传承人吴成龙在黄岗小学授课
传承人吴成龙是土生土长的黄岗人,也是黄岗小学侗族大歌兴趣班的校外老师。站在侗族大歌讲台上的吴成龙,指导韵律的每一句发声、调动情绪的每一个动作,都强有力地散发着侗族大歌带给他独有的文化自信,以及他对侗族大歌那份纯粹的热爱,这与前一天见到他时,那个刚从地里干完活回来,衣服上、手上还有沾上了些许黄土的农民,完全判若两人。在他高亢情绪地引领下,同学们面前普普通通的课桌也变成了合声的打击乐器。
侗族大歌省级传承人 吴成龙
“侗族大歌必须得用心唱,听众即使听不懂,唱者的情绪会触动听者的情绪。小孩子就是整个村庄的希望、整个民族的希望,从小时候去把他扶正,长大了他才不会被其它因素所影响。”吴成龙说到。
黄岗小学外出参加侗族大歌比赛取得的奖状
黎平县双江镇黄岗小学教师 吴显梅
谈到学校对侗族大歌的重视,老师吴显梅带记者走进了一间办公室,“这些都是表演夺得了一些奖状,一些村寨看到我们黄岗的小朋友过去,他们都会开玩笑说你们不用来了,一等奖就直接拿给你们,你们就不用唱歌了。”吴显梅老师高兴地说到。
在黄岗村,哪怕三四岁的小宝贝,也能唱起侗族大歌
黄岗小学的侗族大歌爱好者们
依托民族文化进校园、举办侗歌班,黄岗村已培育200多名侗族大歌传承人。而随着黄岗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侗族文化的不断挖掘,如何让现有民族文化资源产生经济价值,成为当地思考的问题。
传承人学直播,第一次在直播间唱起侗族大歌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福利,就是我们的侗族大歌。”在带货主播张译心的引导下,95后青年吴许安和传承人吴成龙第一次在直播间唱起了侗族大歌,很快吸引了上千人观看。刚开始还略显局促的俩人,随着直播间人数的增加,不仅越唱越投入,唱完后,还主动和粉丝们互动。
黄岗村村民 吴许安
“我们之前也拍过短视频,我也是第一次做这个直播,看起来很容易,其实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学习。”吴许安说到。
黄岗村的年轻人们在村里有了新出路
除了传承人的身份,吴许安还是村里一家民宿的厨师。从2016年开始,当地开始组建村级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引入企业资金,盘活闲置农房,改造民宿。目前,黄岗村已建成民宿5栋59间,去年实现营业收入超60万元,带动100多名村民灵活就业。
黎平县黄岗村民宿创业者 向克标
“其实来这里住,吸引游客的不是客栈本身,而是这个寨子的文化,寨子里的人非常的淳朴,找到小时候乡愁的感觉。”向克标说到。
省大数据局派驻黄岗村第一书记 张建
“通过侗族文化的和旅游业的结合,展示我们的侗族文化,然后还能有收入,放在整个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去接受考验,形成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就能长期地传承保护下去。”张建说到。
航拍下的黄岗村
白天劳作的村民们
如今的黄岗村,旅游公路穿寨而过,寨内基础设施齐全,村容寨貌焕然一新。婉转的侗歌声中,侗族建筑静静伫立,村民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住了文化的“根”,村子也在以自己的“唱法”持续发展。
黎平县委副书记 县长 崔华明
“我们摈弃了以往空心化保护和商业景区同质化开发的老路,正探索出一条以人为核心、以规划为引领,突出民族原生文化保护传承,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发展道路。这个得益于村民对民族文化的用心坚守与传承,以及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大力保护,黄岗侗寨大力发展乡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村民的幸福生活,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写照。”黎平县委副书记、县长崔华明介绍到。
夜幕降临,劳作了一天的黄岗村民们,聚在一起唱侗族大歌,这是村里最常见的娱乐休闲方式
即使是隆冬时节,村里的老奶奶们也会在马路边生起一炉火聊家常
看到陌生的客人路过,她们亲切地向我们打着招呼
通讯员:黎平融媒 罗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