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带领众人走上光明之路

撰稿:一凡 | 2024-11-01 20:54

翻开《道德经》,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对这句话比较常见的解释就是,“道”如果能说得清楚,那就不是永恒常在的那个“道”了。换句话说就是,道是说不清楚的。

说不清楚,那为什么还要说呢?这就需要我们来了解一下“道”的本义了。什么是“道”?

图1:“道”字的甲骨文写法

先来看“道”字的甲骨文写法(见图1),是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即行,四通的大路)。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交通警察?

在远古时代,道路不像现在这样四通八达,人们很难辨清方向,从而误入歧途,丧失生命。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站在路口给别人指引方向,那是多么可贵。

图2:“道”字的金文写法1

再看“道”字金文的写法(见图2),代表十字路口的部分基本没有变化,但中间的“人”却变了,更加复杂了。它的上面部分有点像一只眼睛,还有着飘逸的长发。其中,长发表示引领方向,眼睛大则表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这就是后来的“首”字。而下面部分是“止”(即脚趾的意思),代表走路的方向。合起来就是指,带领众人走上光明之路。

图3:“道”字的金文写法2

到了金文后期,“道”字的字形又发生了变化(见图3),下面的“脚趾”变成了“手指”,由原先的“亲力亲为”变成了“指引方向”。

“道”字最初的意思应该是“导”,所以,《道德经》的“道”就不是道路的道,而应该是引导的“导”。

那么,“导”字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变化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呢?来看看字形变化就知道了(见图4)。

图4:“道”字的字形变化

当“道”专心做指导、引导的意思后,原来的“道”就变成了名词,专门指道路。秦统文字后,“道”和“导”就正式分家了,但之前的文献经典还是使用原字,保持原意。因此,《道德经》还保持本字本义,而没有写成“导德经”。

图5:“道”字的字体演变